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

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

ID:16890350

大小:4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5

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_第1页
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_第2页
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_第3页
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_第4页
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理论与问题的反思(讨论稿)上篇 二元经济发展论:从古典向新古典的演变[①]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大幅度下降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17世纪古典经济学的先驱威廉·配第(WilliamPetty)已经注意到,大部分人口从事制造业和商业的荷兰的人均国民收入要比当时欧洲大陆其它国家高的多,他指出这种产业间存在的“收入差”将会推动劳动力向更高收入部门转移(威廉·配第,1981/1690)。20世纪,科林·克拉克(ColinClark,

2、1940)从这种现象出发总结出了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而后进一步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后来,“GNP之父”西蒙·库茨涅茨(SimonKuznets)进一步揭示了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部门结构与劳动力部门结构的变化趋势之间的一致性:农业部门不论在总产值中还是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都趋向下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所占的比重则趋向上升(1999/1971)。正是立足于这种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欠发达国家结构变迁与经

3、济增长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1、早期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殖民地国家相继获得了民族解放和政治独立,但并没有完全摆脱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由于欠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二元结构问题(落后的农业部门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太大),因此解决结构问题(即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成为欠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首要经济目标。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在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答案是:加速资本积累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关键[②]。问题是,如何增加资本积累?有人认为必须仰仗技术进步,有人

4、主张必须利用收入分配政策,有人提出必须依赖国外援助,甚至还有人宣扬必须借助通货膨胀。而以刘易斯(W.ArthurLewis)为代表的早期发展经济学家们天才地发现,只要能够有效地利用欠发达国家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就足以解决它们的资本积累与工业化问题,由此形成了早期的二元经济发展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易斯模型和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1954年,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刘易斯模型是建立在三个假设基础上:第一,“零值劳动力”假设[③],即“在那些相对于资

5、本和自然资源来说人口如此众多,以至于在这种经济的较大的部门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很小或等于零、甚至为负数的国家里,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是存在的”(刘易斯,1989/1954:3);第二,“工资不变”假设,即“维持生计部门的收入决定资本家部门工资的下限”,“在最低收入水平时,存在着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刘易斯,1989/1954:10);第三,“资本家剩余”假设,即“资本主义部门由于把剩余再投资于创造新资本而扩大,并吸收更多的人从维持生计部门到资本主义部门就业。剩余越来越多,资本形成也越来越大,而且这个过程要一直继续到剩

6、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刘易斯,1989/1954:12)。由此,刘易斯阐述了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1)欠发达经济中存在两个部门: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很低、收入仅够维持生计的传统部门;另外一个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超过传统部门的城市工业部门;(2)传统部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劳动供给的弹性是无限的,因此工业部门只要支付略高于农村维持生计收入水平的工资,就会获得无限的劳动力供应;(3)二元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一个现代部门不断扩张和传统部门逐渐缩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通过收入分配

7、向利润倾斜所导致的现代部门迅速的资本积累以及现代工业部门从传统部门吸收劳力和经济剩余来实现的。[④]      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

8、totheBank'scredit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开创性在于不是停留在对二元经济结构的描述层面,而是由这种落后状态推论出一种发展模式,“奇迹般地从有关不发达的简单命题中引出了典型不发达国家的全部‘运动规律’,以及一整套内容广泛的对内对外经济改革建议”(赫尔西曼,转引自蔡昉,1990:48)。不过,就这一模型本身而言,它的两阶段划分过于粗糙,而且忽视了农业发展的作用。针对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