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索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索

ID:16909464

大小:18.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5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索_第4页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的规划,以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为核心,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抓治理成果管护,做好政策配套和管理机制创新,积极建设“以气代柴”等多种辅助工程措施和开展监测科研,使建设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建议进一步提高对生态修复工程的认识,广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利用已有的机构人员加强预防管护工作,并规范化地开展监测与科研。关键词  长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旨在依靠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水土流失的初步治理和生态恢复,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期3年,范围为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江西、湖南、重庆等8省1市的10个试点县。  一、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做法  1.调查研究,科学规划  为了做好试点工作,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制订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封禁补植型、多能互补型、生态移民型、以建促退型、结构调整型和成果管护型等6类不同的生态修复类型,对各试点县进行分类指导。各地根据总体要求在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实施规划。调查的项目包括:一是社会经济情况。采取资料查证和入户调查结合的办法,重点掌握人口现状、经济状况、收入结

3、构、土地利用现状、用材和燃料结构现状。二是林草结构。按照林种、林分结构、郁闭度划分为调查小区,并逐一编号,登记造册。根据调查情况,统计育林补植面积以及所需各类树种的数量,编制出育林补植的分年实施计划。三是调查修复区林草管护现状及管护方式,探讨群众所能接受的管护形式。四是修复区内原有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通过调查掌握了基础材料,制定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生态修复规划。  2.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被列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试点的县相继成立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和出台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封禁管护公告》《水土保持生态修

4、复区公告》《水土保持封禁管护管理制度》《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封山育林管护公告》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方面的制度、办法。项目涉及的有关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制定和完善乡规民约,对林草植被的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水土保持机构依托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指导。如江西省安义县为了保证生态修复工程的进度,水务局将年度任务细化为月计划,并落实人员及相关责任;对于由其他部门负责实施的项目,每月一次协调,协同治理进度。  3.依法监督,抓好管护  生态修复的关键和核心是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加强管护,防止人为造成

5、新的水土流失。为此,各地一是加强水保行政执法,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如四川省平昌县成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生态修复监督检查执法队伍,同时任命项目所在地的村、组长为兼职监督员,负责水土流失的预防预报和水保案源采集,并建立水保案件有奖举报制度,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群防群治水平,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查。陕西省太白县在项目区各村建立了监督管护所,配备监督管护员,加强对开垦陡坡地、随意砍伐林木和破坏水保设施的监督检查,制止了封禁区放牧、砍柴等行为。二是建立管护责任制。各县以水保局为核心,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监督管护网络,逐级签订监督管护责任制,实行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

6、理工程建成后移交管理制度,把年度实施验收后的治理成果造册登记,层层签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财产移交书》,移交给乡镇、村、组管理使用;在新造林地和疏林地较集中的小流域,建立小流域管理站,配备水保员,实行年度责任考核制度。三是分类管理,以用促封。如云南省姚安县制定了“三定三统一”的办法,做到合理而有限度地利用森林资源,解决部分群众能源问题。重庆市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区通过治理,以梨、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得到大面积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林果成为群众的致富希望,从而避免了对山林的砍伐和破坏,促进了生态的自我修复和繁衍。  4.配套政策,创新机制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

7、。各地在项目区优先安排农网改造,优先倾斜各种项目,优先建立燃煤供应网点,对“四荒”治理减免农业特产税,对牲畜圈养、改良畜种给予补助。二是明确林权归属。各地把生态修复与第二次林权办证和退耕还林结合起来,推行林权预定制,坚持“谁封育、谁受益”的原则,从而打消群众害怕产权变动的顾虑。项目区内农户积极对自家修复区进行补植,并要求确权颁证,参与生态修复建设的热情高涨。三是机制创新。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户承包、联户承包、股份合作、租赁、竞标治理等多种生态修复建设形式。修复区内出现了“能人牵头、群众集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