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论文-张尔田与《玉溪生年谱会笺》

唐诗鉴赏论文-张尔田与《玉溪生年谱会笺》

ID:16921473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5

唐诗鉴赏论文-张尔田与《玉溪生年谱会笺》_第1页
唐诗鉴赏论文-张尔田与《玉溪生年谱会笺》_第2页
唐诗鉴赏论文-张尔田与《玉溪生年谱会笺》_第3页
资源描述:

《唐诗鉴赏论文-张尔田与《玉溪生年谱会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诗鉴赏论文-张尔田与《玉溪生年谱会笺》摘要:李商隐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一生郁郁不得志,穷愁潦倒,但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后人读之,晦涩难懂。张尔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则将李商隐行年事迹,一一钩沉,知人论世,诗史互证,确有起列发凡且集大成的特点。  关键词:张尔田;《玉溪生年谱会笺》;诗史互证    张尔田(1874—1945),又名采田,字孟劬,号遁堪,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1]。张尔田出身于官宦世家,其五世祖张映辰以文学为清高宗所赏识,著有《选言胶言》传世。张尔田的父亲张上龢历任直隶省知府,同时亦是著名的词家,曾

2、受业著名词家蒋春霖。张尔田出生于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在父辈的熏陶下,“君少以词章擅名,为文规抚六朝,诗逼似玉溪。”[2]光绪二十八年,张尔田改任苏州试用知府,在苏州任职期间,他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等交往密切,共同讨论词学。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尔田长期定居在上海,又结识了晚清词人况周颐。这样著名的“晚清四大词人”都对他的学术道路有了最直接的影响。王仲翰在《读张孟劬先生〈遯堪书题〉》中简练概括了张尔田一生的学术并叙述道:“先生早岁词章大名噪大江南北,既乃研读经史诸子,兼及教承,深入无间。晚参史局,然后专心乙部,以迄于今,巍然为史学大师。所著书,若《史微》

3、,足以见其史识。若《李义山年谱》,足以见其考核史事之精。若《清史稿传稿》,尤足见史笔谨严,上班范,非近世毛西河诸人所能望其肩背。”[3]如果撇开张尔田在史学上面的贡献之外,他在文学领域成就也非常显著,尤其是《玉溪生年谱会笺》让学人铭记。  一、《玉溪生年谱会笺》简介  《玉溪生年谱会笺》原为四卷,最初由著名藏书家吾吴兴刘承干收入《求怒斋丛书》第25册至28册。后经过吴丕绩整理,附上岑仲勉的《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并与张尔田的另一部著述《李义山诗辩正》合刊。以《玉溪生年谱会笺(外一种)》之名,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3年出版发行。1983年9月上海古籍

4、出版社根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初版,对一些错字和标点错误做了修订并出了新1版。关于此书的创作动机,张尔田在1934年至夏承焘的信中说:“弟少年时间于玉溪、樊川、长古、金荃四家,皆拟为之补笺,仅成玉溪一种。”[4]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最初的写作计划是很庞大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仅为一种。  李商隐作为晚唐著名的诗人,一生郁郁不得志,穷愁潦倒,但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后人读之,晦涩难懂。张尔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将李商隐行年事迹,一一钩沉,知人论世,诗史互证,确有起列发凡且集大成的特点。钱仲联在《张尔田评传》中对此书曾评价道:“至于尔田强调治学当善于推

5、理的说法,在实践中,其《玉溪生年谱会笺》一书,就是很好的典范。”[1]此书在无论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亦或是史学史上都有其可贵之处,该书主要的两大显著特点如下:  1.重视谱主身世的考订。张尔田注重并重视谱主身世的考订,是本会笺较为突出的一面,正如吴丕绩在《玉溪生年谱会笺》前言:“张氏于此,用力最勤,而收获也很丰富。”《玉溪生会笺》中不但对李商隐的“受知令狐,就婚王氏,移家关中,定局洛阳,以及晚年的南下桂岭,西游巴蜀其间的因缘去就等”[5]祥加考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他的政治抱负和面对牛李两党争斗所采取的态度加以描述,这就使得探讨他篇章中“隐词诡寄”之

6、所在的原因更加明了。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张尔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对李商隐身世的考订,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关于李商隐生年的考订,就是其中一例。在张尔田的会笺之前有关于

7、李商隐的身世,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冯浩的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说,其二是钱振伦的元和六年(公元811年)说。而在张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中关于李商隐的生年是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即算是第三种说法。后来岑仲勉在其著作《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中对以上三种说法进行逐一分析后认为“在未有新佐证提出之前,仍应退冯说为定案,即生元和八年卒于大中十二年,享年四十六岁。”[6]后来出来的各种版本的文学史、唐诗选本、李商隐诗选等也都支持冯氏的推断,但张尔田的元和七年说法也有支持者,如杨柳的《李商隐评传》和吴调公的《李商隐研究》都同意李商隐生于元和七年之说。  2.订补新、

8、旧两唐书关于文、武、宣三朝史事的记载。梁启超曾说过:“做年谱的动机是读者觉得那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