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策略选择

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策略选择

ID:16929568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6

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策略选择_第1页
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策略选择_第2页
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策略选择_第3页
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策略选择_第4页
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策略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策略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策略选择吴永宏来源:《中国房地产》2012年第08期随着国家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列为民生工程的重要范畴,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十二五”提出的全国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的发展规划和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总量70%的住房用地计划,可以预计,保障性住房将成为城市住宅建设中的大户。以2010年和2011年为例,2010年全国保障性住房用地实际供应3.24万公顷,2011年全国计划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7.74万公顷,占住房用地供

2、应计划的35.5%,与2010年实际供地相比,增加138.9%,接近住宅用地总体供应计划增幅的2倍。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土地资源来承载,因此,对城市土地供给进行调控,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给模式,有助于当前城市住房保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制约因素  城市住宅建设用地供给总体上有两类来源,一是通过征收农村土地形成的增量建设用地供应,二是通过城市房屋拆迁形成的存量建设用地供应。通过《土地管理法》确立的土地供应集中统一制和土地储备制度,我国建立了“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供水”的单一土

3、地供应制度,形成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各地实行土地收购、储备、供应的形式供给土地,并根据自身地域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储备模式,譬如上海模式、杭州模式、南通模式等。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政府主要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420个市、县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2009年末储备土地面积为22.09万公顷,可用于2-3年房地产用地控制量。尽管储备土地总量目前并不紧缺,但住宅建设用地的供应仍然存在较大的制约。一是新增建设用地总量限制。由于我国18亿亩耕地面积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因此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

4、的数量受用地指标总量的严格限制。二是城市的经济建设项目需要占用一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与税收的增长,基础建设、工业、服务业等项目建设势必要占用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三是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受到房屋拆迁的限制。《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拆迁周期,增加了存量土地供应的难度。此外,供地计划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也存在不衔接的问题。从近几年情况看,住房供地计划是自下而上编制,而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中央确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解到市、县需要一定的时间,致使土地供应规模、结构

5、难以与之衔接。  二、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的模式选择  1.重庆模式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  2007年末,重庆市全市

6、人口达到3235.32万,其中农业人口有2358.35万,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2/3多,属于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城市。针对这一城市特征,在发展规划上,重庆市提出,到2012年,让300万农民拥有城市户口,用10年时间将重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现在的27%提升到60%,新增城市人口1000万;同时,重庆市对城市保障性住房作做出规划,2010年计划开工建设5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3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将全市30%左右的中低收入城市居民置于保障性住房的覆盖之下。  为解决4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的用地问题,重庆市推出了地

7、票制度,即利用级差地租原理进行交易。其目的是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既能有效保护耕地,又能为城市化提供空间。其模式如下:一是把农民的土地变成可以流通、抵押、变现的财产。重庆市在2010年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将农村土地、林地、宅基地、房产的使用权与所有权进行量化,并通过2008年成立的农村土地交易所进行交易。二是农民进城实行穿“五件衣服”脱“三件衣服”机制。农民把户籍转变为城市户口后享受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同时放弃宅基地、林地、承包地等权利,过渡期为3-5年。在过渡期内农民可自愿对户籍进行选择。三是引导

8、农民对废弃的宅基地和荒地进行复垦,形成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农民转变户籍后,将放弃的土地转换成相应的地票,开发商必须通过公开拍卖购买地票后才能取得盖房子的资格。重庆市国土局出台的《关于规范地票价款使用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的指导意见》把地票收益分成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