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耳毒性药物使用规范

常用耳毒性药物使用规范

ID:16961839

大小:6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8-26

常用耳毒性药物使用规范_第1页
常用耳毒性药物使用规范_第2页
常用耳毒性药物使用规范_第3页
常用耳毒性药物使用规范_第4页
常用耳毒性药物使用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用耳毒性药物使用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耳毒性药物概论    耳毒性药物是指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毒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等的一类药物。    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常用者有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抗癌药(长春新碱、2-硝基咪唑、顺氯氨铂),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抗疟药(奎宁、氯奎等),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抗肝素化制剂(保兰勃林),铊化物制剂(反应停)等,其中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药物内耳中毒的临床

2、特点]    (一)中毒途径:药物经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局部创面敷用、体腔或椎管注射、中耳滴药等途径,均可对内耳产生毒副作用,孕妇使用该药可经胎盘损害胎儿的听力。    (二)听力损害的特点:早期为明显双耳或单耳高频听力损失,即对4000~8000Hz听力损失,但对低频(语言频率)即125~4000Hz影响不大;自用药到出现耳聋需要一段时间,且还有明显的延迟作用。听力损失在用药停止一段时间后发生,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晚期表现为全频程的听力丧失甚至全聋。    (三)前庭受损的特点: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3、步态不稳等,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功能低下或丧失,经前庭功能代偿后可逐渐恢复平衡,也有长期不能恢复者。    (四)个体差异:有些病人往往有家族倾向和个体差异,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即使小剂量、短疗程、正常用药途径,也可能出现早期或严重的耳中毒反应。    (五)年龄差异:儿童和老年人易出现药物性耳中毒。    (六)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该类药物;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因为内耳较脆弱,可加重药物的损害。    [用药前注意事项]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选用。    (二)仔细询问家族史、过敏史、用药史:家族中发生过同

4、类药物中毒者,中毒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得多;有过敏史者禁用;既往使用耳毒性药物者,应注意防止蓄积中毒。    (三)6岁以下儿童、孕妇和65岁以上老人慎用。    (四)注意耳毒性危险因素:    1、高日剂量和数量。    2、长期治疗超过2周。    3、血药浓度升高。    4、发热、脱水和败血症时,血药浓度增高。    5、肾功能不全,使药物蓄积,加重其耳毒性副作用的发生。    6、老年人。    7、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用。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

5、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8、暴露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    9、曾有听力异常者。    10、患耳感染及有家族史者。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    (一)严格掌握用药途径:尽量选用治疗有效,且对内耳损害小的途径给药。    (

6、二)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及疗程:耳毒性药物的毒性多见于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剂量及疗程。    (三)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联合使用或先后使用耳毒性药物可使药物耳毒加重,必须慎重。    (四)采取相应的监测手段:    1、早期毒副作用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耳鸣、耳部满胀感、耳聋、眩晕、平衡失调等耳毒性反应,恶心、呕吐、血尿、蛋白尿、尿量减少等肾毒性反应。    2、听力测试: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长期用药后定期进行听力检测。    (1)音叉试验可粗略测试气、骨导听力改变,但不能发现早期高频听力下降。  

7、  (2)电测听(纯音测听)。    (3)没有仪器时,可做言语测试或秒表测试,即用简单易懂的词语或表声来测试听力。    3、前庭功能检测:可疑前庭有损害时,如出现眩晕、平衡失调等,应做前庭功能检测,如温度刺激试验。    4、血药浓度及肌酐清除率测定:在用药过程中宜进行血中药物浓度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不能测定血药浓度时,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可据以下公式计算:    成年男性肌酐清除率=(140-年龄)×体重(kg)    72×患者血肌酐浓度    成年女性肌酐清除率=(140-年龄)×体重(kg)

8、×0.85    72×患者血肌酐浓度    或用血肌酐含量来调整剂量。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作为停药指征:①血清肌酐>132.61umol/L(原血肌酐正常)。②血清肌酐至少增加44.2umol/L,原血肌酐升高,但在265.2umol/L以下。③血清肌酐增加>88.4umol/L,原血肌酐>265.2umol/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