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

ID:1699758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_第1页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_第2页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_第3页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_第4页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论文题目: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十七大”报告在政策层面上阐明了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提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简要分析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二者间的差别。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联系;差别    一、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简要回顾    建国后,对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从1949年到1995年,经济处于又多又快增长(

2、粗放型增长)阶段。其标志是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把多与快放在好与省的前边,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总量扩张。第二,从1995年到2007年10月,处于经济又快又好增长方式阶段(既注重速度,又注重效益)。标志是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三,2007年10月后,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标志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理论界,从1980年董辅礽发表的《我国经济的调整和发展战略研究问题》一文中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2004年吴敬琏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的三个阶段

3、(农业社会、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两种模式(靠自然投入的增长、靠效率提高的增长),我国学者对经济增长方式做了很多研究。但在党的十七大以前,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仍没有超出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的分析框架。虽然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应看到它不能解决经济增长中的制度障碍、技术重复引进、收入差距扩大、公众福利低下、资源掠夺性开发、环境恶化等问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那样:“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一大创新,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发

4、展。因此,如何认识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别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二、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的联系是:第一,二者都是经济发展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侧重于经济数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方式侧重于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二者构成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的统一。第二,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也讲究经济增长质量,追求集约型、效益型增长就是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三,二者相互促进,又好、又省、又快的经济增长方式能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更有效、更持续

5、。    三、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别    (一)指导观念不同。经济增长方式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为指导,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总量的扩张。它的理论支撑由马歇尔提出的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论和当代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索洛模型)构成。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与经济结构的改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借鉴西方的制度与技术创新、经济结构完善、增进公众福利、可持续发展、社会综合发展等发展观。又好又快增长、以人为本、“五个统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

6、、构建和谐社会等均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都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二)研究视角不同。经济学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本社会,主要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和财富的增长;第二阶段是人本社会,主要强调重视满足人的需要和公众福利的增加;第三阶段是社会整体综合发展,包括政治的人权和自由、经济上的生活质量提升、文化上的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等全面演进过程。经济增长方式以第一阶段以物为本的单一线性的生产要素研究为视角,主要研究成果有新古典经济学和丹尼森等人的要素学派(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为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效率两大类)及模型学派(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和斯旺

7、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等)。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以人为本的学科多元化(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资源环境学等)和对经济学立体性地研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西方国家学者研究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有:庇古、坦普尔、贝弗里奇等人的福利国家论;克拉克、刘易斯和托达罗、库兹涅茨、拉弗等人的经济结构演进论;波尔丁等人的循环经济论;托夫勒、罗斯托的发展阶段论等。  (三)理论基础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依据有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外延与内涵式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