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

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

ID:16999323

大小:190.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26

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_第1页
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_第2页
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_第3页
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_第4页
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目的:主要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实验技能的训练,熟悉现代生物技术仪器的基本操作使用和应用范围,加深对生物技术系列相关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原理的理解认识。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提取实验二、双酶切反应实验三、PET28-a质粒载体的胶回收实验四、引物设计实验五、目的片段的PCR扩增实验六、PCR产物的双酶切反应实验七、PCR产物的胶回收实验八、目的片段OMP31、BLS与PET28-a载体的连接反应实验九、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实验十、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实验实验十一、菌落PCR反应实验十二、

2、IPTG诱导OMP31和BLS融合基因的表达实验十三、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提取一、目的要求1、掌握用试剂盒提取质粒DNA的技术2、掌握用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浓度的方法二、基本原理在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且稳定遗产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大小在1kb-200kb之间,是双链闭合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一些动植物细胞中都发现有质粒存在,其中细菌质粒存在最为普遍,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作基因载体。碱变性法又称碱抽提法或碱裂解法,是一种用的最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此法是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

3、而达到分离目的。在pH高达12.6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分离。当以pH4.8的NaAc高盐缓冲液调节起pH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原来的构型,保存在溶液中,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通过离心,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三、仪器、材料和试剂1.仪器:微量移液器、微量离心管(又称Eppendorf管)、常用玻璃器皿、台式高速离心机、分光光度计2.材料:含有质粒的大肠杆菌DH5a

4、3.试剂及溶液:LB培养基、葡萄糖质粒小提试剂盒操作步骤1.质粒DNA的提取1)培养细菌:将带有质粒的单菌落,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37oC,200r/min,过夜震荡培养;2)柱平衡步骤:向吸附柱CP3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加入500ul的平衡液BL,12000rpm离心1分钟,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请使用当天处理过的柱子)3)取过夜培养的细菌培养液3mL于Eppendorf管中,转速12000r/min离心1min,去掉上清夜,用滤纸吸干;4)向留有菌体沉淀的离心管中加入250ul溶液P1(确保已加入RNaseA),用枪

5、头混匀;5)向离心管中加入250μl溶液P2,温和上下翻转6-8次使菌体充分裂解。6)向离心管中加入350μl溶液P3,立即温和上下翻转6-8次,充分混匀,此时将出现白色絮状沉淀。12000rpm离心10分钟,此时在离心管底部形成沉淀。7)将上一步收集的上清液用移液器转移到吸附柱CP3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尽量不要吸出沉淀。12000rmp离心30-60s,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P3放入收集管中。8)向吸附柱CP3中加入600ul漂洗液PW(加入无水乙醇),12000rmp离心30-60s,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P3放入收集管中。9)重

6、复步骤8。10)将吸附柱CP3放入收集管中,,12000rmp离心2分钟,目的是将吸附柱中的残留的漂洗液去除。11)将吸附柱CP3置于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膜中间部位滴加50-100ul洗脱缓冲液EB,温室放置2分钟,12000rmp离心2分钟将质粒溶液收集到离心管中。2.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质粒DNA的浓度五、问题讨论(1)提取质粒DNA有多种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包括3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胞使质粒扩增;收集和裂解细菌;分离和纯化质粒DNA。可采用溶菌酶破坏菌体细胞壁,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使细胞壁裂解。经溶菌酶和SDS处理后,在碱性条件下细菌染色体D

7、NA和质粒DNA都变性,而当加入乙酸钾在中性条件下,巨大的染色体DNA分子难以复性,而质粒DNA很快得以复性,离心时染色体DNA与细胞碎片一起被沉淀下来,而质粒DNA则留在上清夜中,用异丙醇或乙醇沉淀后洗涤,可得到质粒DNA。(2)利用核酸的紫外吸收测定核酸浓度的光学定量法,是定量DNA、RNA常用且快速的方法。组成核酸的五种碱基(G,A,T,C,U)均在260nm处有强吸收峰,正是利用这一强吸收峰而对核酸进行定量的。碱基的种类不同,最大吸收波长以及吸光系数不同,即使是相同碱基,也会随pH的变化,吸光系数也会产生变化,一般在中性附近进行测定。采用本法能够

8、对纯度较好的核酸进行准确定量,对纯度不高的样品,因为糖和蛋白质均具有紫外吸收,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