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

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

ID:17011817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6

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_第1页
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_第2页
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_第3页
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_第4页
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作者:梅全喜关键词:艾叶文献综述   艾,又名冰台(《尔雅》)、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名医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本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艾蓬、香艾、阿及艾(《中药大辞典》)。现代认为古代的艾是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及近邻种的复合名称,药用其叶,故药材名为艾叶,英文及拉丁名为Leafofargyiwormwood和FoliumArtemisiaeArgyi[1]。关于“

2、艾”名的来源,《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解释:此草可义疾,久而弥善,故字从义,而名“艾”[2];《博物志》载“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故艾名“冰台”;医家用其灸治百病,故又曰“灸草”。    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诗经·王风·采葛》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3]屈原撰写的《离骚》中也提到艾,云“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4]。从这两部公元前的著名诗集中均载有“艾”的情况看,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这种应用当以医药用途为主的,如《孟子》载:“犹

3、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5]《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此外,《楚辞》有“萧艾于箧笥谓蕙芷而不香”。《春秋外传》有“国君好艾,大夫知艾”,孔璠之《艾赋》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烟”等记载。可见艾在当时已成为常用的重要治病药物。    但是,艾叶真正用于治病的记载是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该书中载有两个用艾治病的处方:①“秃贵(疒+颓):……取粆垢,艾裹,以久(灸)秃贵(疒+颓)者中颠,令阑(烂)而已”;②“朐养(痒)……治之以柳蕈一搂,艾二,凡二物,……置艾其中,置柳蕈艾上,而燔

4、其艾,蕈。”[6]    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对于药物的记载较少,而艾叶却是其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7]。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2则用艾的处方,即胶艾汤和柏叶汤[8],前方仲景用其治经寒不调或胞阻胞漏、宫冷不孕等症,取艾叶之暖宫止血作用;后方仲景用其治吐血不止,取艾叶之“主下血、衄血”之功,此二方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    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9]多收载民间常用的简验便廉之治病处方,据笔者初步统计,该书中收载有艾叶的处方6个,分别

5、治疗胸胁腹痛或吐衄下血;卒心痛;伤寒时气,温病;下部生虫烂肛;掣痛不仁;白癫等。用法有水煎服(煎剂)、烟熏(烟熏剂)和制酒服(酒剂)。    令人奇怪的是作为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的《神农本草经》对当时已普遍使用的艾叶却未收载,而对不太常用的与艾同科属的近缘植物白蒿却有记载,因而有不少人认为[10、11],此处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thewar,Zhuwastran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rofthenewOfficeinJingd

6、ezhen,J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ngin1939servedasrecorderoftheWestNorthOrganization,SecretaryoftheSpecialCommitteeAfterthevictoryofthelongMarch,hehasbeentheNorthwestOfficeoftheFederationofStateenterprisesMinister,ShenmufuguSARmissions,DirectorofNin

7、gxia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andrecorderofthe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Ministersand的白蒿即是艾。笔者经过考证认为,此一时期艾叶与白蒿可能是混用的[12、13],若此观点成立,则《神农本草经》所载的白蒿应当包括艾叶了。    艾叶作为药物正式记载始见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该书对艾叶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虫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

8、,避风寒,使人有子,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暴干。作煎,勿令见风。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14]其所载的艾叶“止下痢”、“妇人漏血”、“衄血”等应用,一直为后世所遵循,时至今日,仍是艾叶的主要应用方面。    唐·孟诜《食疗本草》最早介绍了艾叶的食疗方法及作用:“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丸子许。”[15]    宋·苏颂《图经本草》是最早对艾叶生药学内容有较全面记载的专著,云:“艾叶,旧不著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