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误区

走出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误区

ID:17022914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6

走出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误区_第1页
走出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误区_第2页
走出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误区_第3页
走出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误区_第4页
资源描述:

《走出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省上父母官明鉴:蓄电池行业整治有误区自年中浙江、广东出现血铅超标事件而启动的铅蓄电池行业整治以来,各种观点、舆论纷纷扬扬。其中不乏中肯、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但同时也有部分利益代言人,甚至有“专家”不顾客观事实,发表言论试图混淆视听、误导舆论和政策。忽悠的其核心目的就是欲借行政干预,剿杀大部分竞争对手。对此,有必要指出铅蓄电池行业整治的可能误区,谨防利益误导政策。一、误区之一:铅蓄电池是必然的铅污染源。首先要澄清的是,铅污染并非铅蓄电池行业的必然结果,而是个别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严重环保违法、当地环保部门长期监管失职或纵容庇护的结果。出现铅污染,除涉事企业外,监管部门的责任不可推卸。业

2、内人士都知道,国家对蓄电池企业有严格的许可证管理,而许可证的获得和持有,都须经过严格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环保措施和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的投产审验和定期审验,只要企业是依法建立、守法经营的,就一定能做到排放达标、不会对环境造成威海的。在美国,铅蓄电池行业早就从主要污染名单中去除,并且有的铅蓄电池工厂就设于人口密集区域,这从侧面也证明了铅污染并非铅蓄电池行业的必然。事实上,我国行业内的绝大多数合法企业,在定期和不定期的环保监督检查中,它们都是环保合格的,更没有没有造成污染。最近,广东省环保厅公布的全省蓄电池企业环保整治检查结果充分地证明了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环保合格的。相反,最近的一起铅污染事件

3、——广东紫金血铅超标的调查结果,也具体证明了,企业严重违法和环保部门对其监管的形同虚设,是发生污染的那本原因。让人更担心的是在某些省份,无牌无证的蓄电池作坊猖獗。二、误区之二:有观点认为,蓄电池企业之所以出现铅污染,是因为铅蓄电池企业数量过多、中小企业占比太大。这似乎暗指中小企业是造成污染的根源,完全缺乏根据,与事实不符。就最近引发血铅超标的浙江海久和广东三威而言,它们在行业中并非是所谓的小企业,相反,按产能它们应该算得上业内中大规模的企业。纵观近年来的污染事件企业,大多数也并非是业内的小规模企业。把眼界放大一点看,造成重大污染事件的企业,也不乏象上市公司一类的大型企业,相信,上市公司紫

4、金矿业的污染事件大家还记忆犹新。因此,以企业规模大小来判断其污染风险的可能性大小,是缺乏逻辑和事实依据的。事实证明,不论企业大小,只要企业按环保法规要求落实环保治理措施,污染是完全能够避免的。企业是否造成污染,最重要的是企业本身是否有足够的环保责任意识、是否严格依法经营,环保部门是否监管到位,而企业规模并非关键因素。三、误区之三:认为进行蓄电池产业升级就是留大关小。有一个观点是,进行蓄电池产业升级,要设置高的产能标准,淘汰中小企业。这混淆了产业升级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反映了某些大企业的垄断意图和个别官员只顾眼前利益的政绩观。当然作为业界的一些试图垄断者为消灭竞争者,利用这个来做文章也是可以

5、理解的,但管理部门不应该为了眼前利益被他们忽悠了。一个行业形成一个格局及其格局的变化,与行业资源、产品、技术、生产、资金和社会特性有其内在的关系,并非都需要形成集中或集中就更优。通常,不可再生资源行业才需要集中控制。相反,普通制造业则无此必要,谁要求过服装行业要搞集中化呢?有的说要年产50万千伏安时,有的说要年产25万千伏安时,直观一点说,就是年产要达到混合产量50万只或25万只。从广东省环保局公布的企业产能名单,只有寥寥数家达到以上标准。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

6、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产业升级并非就是产能升级,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行业的技术和经营水平。其实不少企业在发展规划中,除产能考虑外,更重要的是产品研发和经营模式路线图,相比之下,产能扩展规划是相对简单的事,有的预留了产能扩展和增设生产线的空间,或是直接建有备用生产线,企业在发展中随时可以按需提升产能。暂时的产量不能判定企业的发

7、展空间,有的中小企业正是靠其独特优势,很可能比现有的所谓规模企业发展更快,甚至对行业的发展产生革命行影响,没理由去扼杀他们。一般来说,增开一条组装生产线就足以提高十几万千伏安的产能,因此产能增加相对容易,以此来判决企业的去留,缺乏合理性。即使要设定产能门槛,也应该考察企业的预设产能和扩展空间,并考虑发展过程且不能把门槛设得过高(如投产第一年5万千伏安,之后10万千伏安),否则很容易扼杀以独特优势推动行业进步的中小企业。一个行业形成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