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

ID:17047786

大小:87.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8-27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_第1页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_第2页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_第3页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_第4页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陈强明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的界定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2、研究目的、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

2、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而校本课程要充分发挥本校、本地区的特色。篆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篆刻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清代篆刻家邓石如曾曰:“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治朱文印以文字为实体,以笔划间的空隙为虚处,而白文印则反之。于是,在章法构成上,当虚中有实,实中含虚,互为呼应。如同中国道教之太极图,阴阳两极构成了大千世界,阴阳调和,则气象万千,万物兴焉,一派天趣尽现。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省内外很多学校开始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其中有的学校也有美术绘画、欣赏方面的校本

3、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但至今还没有发现“篆刻”方面的开发研究。二、理论依据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的有针对性的补充,是实现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力措施。2、一个学校的发展要背依本国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个性多元的地方文化特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样的学校才有活力,才有良好的办学效益。3、学校施展特色学校建设的五个策略,即“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特色建设;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特色建设;以师资建设来保障特色建设;以课堂教学来彰显特色建设;以校本课程来丰富特色建设”。三、研究原则(一)两结合原则校本课程虽然是由学校为开发主体的课程,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

4、程资源的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美术教师、学校二者的结合。(二)学校特色原则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它的主要开发者是教师,它要解决的课程问题所反映出学校的特点和条件,它所贯彻的是本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三)以生为本原则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因此,在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校本课程时,要注重建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发展水平和发展需

5、求的课程运行模式。在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教学内容、形式的选择都应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水平和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在课程计划中体现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四、研究目标本课题是利用乡土资源——篆刻开发的校本课程,将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美术教学相结合,拓展国家课程内容,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运用篆刻制作的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印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促进学生多种感观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教师,建立篆刻制作与欣赏的一系列理论

6、,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使学校美术教育形成良性循环。五、研究对象、方法及手段1、实验对象  高一、二全体学生2、实验方法 行动研究法:相关活动的记录及分析 经验总结法:回顾、总结、反思研究过程,并形成结题报告3、检测手段  参加篆刻制作比赛获奖4、课时:6课时六、研究内容1、篆刻种类  周玺印  秦朝以前,不论官印或私印都不称为印,统称为“玺”。  这是中国印章最早的名称。玺有大有小,大的几寸见方,小的只有几分。印质有铜有玉。玺印采用大篆、籀文,布局松而不散,舒展自如,气势雄健挺拔。小玺则比较清丽。  秦汉官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混乱的

7、六国文字作了改革,制定了统一的字体─小篆。在当时社会,小篆是规范用字,因此也是印章上的规范用字。  秦印的形式与以往不同:四周多采用“田”形框。印文平均分配在框内。  唐宋以来的官私印  唐代印章仍用篆体,但和六朝以前有很大区别。  秦汉印印文多用谬篆,刻白文。  唐代因用印色直接盖在棉纸上,官印一律采用朱文,当时也有人用隶书入印。  宋代官印接近唐代。但到金代则用「九叠篆」入印。宋元私印变化很多,用途广泛,质地除铜、玉外,又增用象牙、犀角之类。当时并且以能看到朱红印泥印在书画作品上,产生艺术效果。  明代官印也沿用“九叠篆”,尺寸比宋代、元代更大。

8、多数是阔边粗朱文。  清代官印半边用汉篆,半边用满文。常设正规官,官印是方形;临时派遣的官,官印是长方形,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