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

ID:17052507

大小:3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7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_第1页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_第2页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_第3页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_第4页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摘要:回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失业保险不能脱离其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的首要功能,而过分强调促进就业。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不能将自身的促进就业责任,转嫁给具有公共基金性质而非财政性资金的失业保险基金。政府这样做既不合法理与学理,也暗藏经办机构寻租与滥用的风险。从我国失业保险的产生与变迁的历程及特定时代背景,可以深刻理解失业保险在我国存在的重要性与历史贡献,对展望其未来走向也具有重要意义。回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对于剖析我国失业保险的现实、展望其未来发展轨迹有

2、重要意义。在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可以划分为建国初期失业救济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待业保险制度、20世纪90年代末失业保险制度,这三个阶段。考虑到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我国政府连续颁布一系列文件,强调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可见政府试图将扩大支出范围以促进就业作为失业保险制度的长效机制。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2005年以后至今”作为第四个阶段,即“强化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阶段”。以2005年为标志的原因在于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其中明确要

3、求“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并要求在东部地区“进行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根据这一要求,原劳动保障部、财政部选择了七省市进行试点,并延续试点至今。下文回顾我国失业保险各个历史阶段,并做以客观评论。一、建国初期的失业救济制度建国初期,为了解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当时的政务院在1950年6月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劳动部也于1950年7月发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摘要:回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失业保险不能脱离其保障失

4、业者基本生活的首要功能,而过分强调促进就业。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不能将自身的促进就业责任,转嫁给具有公共基金性质而非财政性资金的失业保险基金。政府这样做既不合法理与学理,也暗藏经办机构寻租与滥用的风险。从我国失业保险的产生与变迁的历程及特定时代背景,可以深刻理解失业保险在我国存在的重要性与历史贡献,对展望其未来走向也具有重要意义。回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对于剖析我国失业保险的现实、展望其未来发展轨迹有重要意义。在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可以划分为建国初期失业救济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待业保险制度、2

5、0世纪90年代末失业保险制度,这三个阶段。考虑到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我国政府连续颁布一系列文件,强调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可见政府试图将扩大支出范围以促进就业作为失业保险制度的长效机制。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2005年以后至今”作为第四个阶段,即“强化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阶段”。以2005年为标志的原因在于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其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并要求在东部地区“进行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根据这一要求,原劳动保障部、财

6、政部选择了七省市进行试点,并延续试点至今。下文回顾我国失业保险各个历史阶段,并做以客观评论。一、建国初期的失业救济制度建国初期,为了解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当时的政务院在1950年6月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劳动部也于1950年7月发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同时国家设立了统率全国失业救济工作的专门机构——失业救济委员会,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但这一阶段的失业保险工作最终被政府强有力的就业安置工作所湮没,并不能算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开始。为了追求绝对公平、消除失业并实现充分就业

7、,建国初期我国实施了计划经济,并按照“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的社会主义理念,实行了与日本的终身雇用制相似的铁饭碗的终身雇用制度。使就业保护制度——劳动力市场只进不出,工资长期维持低水平,保险和福利完全由国家计划来保证。在195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政府宣布已经杜绝了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问题。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找到正式工作似乎就端上了“铁饭碗”[1],劳动力市场彻底僵化。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从根本上抹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导致了经济效率的巨大损失,同时更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充分就业只能是一种画饼

8、充饥式的自欺欺人。但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当大量知识青年返城后造成大量失业时,统计上不称为失业而是“待业”青年。但这并不是说在中国就不存在失业,实际上,国有企业和城市的集团企业里存在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