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雅尔塔会议

蒋介石与雅尔塔会议

ID:17056223

大小:7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8-27

蒋介石与雅尔塔会议_第1页
蒋介石与雅尔塔会议_第2页
蒋介石与雅尔塔会议_第3页
蒋介石与雅尔塔会议_第4页
蒋介石与雅尔塔会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蒋介石与雅尔塔会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蒋介石与雅尔塔会议——-蒋介石、苏联、中共的三角关系(2012-10-2919:08:56)转  文章导读:  一、问题提出:蒋介石为何愿意接受雅尔塔协定内容  蒋介石为何愿意接受雅尔塔协定内容,并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以条款形式确定下来?关于这个问题,一般史书认为主要有两个理由:一、苏联和美国逼迫下的无奈选择,二、以苏联放弃支持中共为交换条件。  二、蒋介石对雅尔塔协定的最初反应:震惊、痛愤  纵观蒋介石这段时期的日记,凡是涉及雅尔塔会议内容的记录,几乎每段文字末尾语气,都是相当沉重甚至痛愤

2、,如“国势之危已极,不知何日有济?”、“我国若不能自立自强,绝不能生存于今后之世界!”、“抗倭战争之理想,恐成梦幻矣!”从中我们看到,蒋介石最初对雅尔塔协定内容的获知,其态度是震惊和痛愤的。  三、蒋介石最关切东三省主权问题  历史是错综复杂的,笔者并不以为蒋介石不重视中共问题的解决。蒋介石自认为他有两个坚守原则:一是“我国之立国主义,不能有所动摇,故不能任共产主义之赤化中国”;一是“立国命脉,即国家主权与尊严,不能有所损伤”。蒋介石将两者作为“不能稍事迁就”之宗旨。与俄共产党相关联的中共“武装

3、割据”,始终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没有哪一个政治家不关心自身权力的安稳而一味追求他的“抗战理想”。但此时面对雅尔塔协议处理国家利益问题上,我们看到,蒋介石的民族主义居于其他主义之上。  四、斯大林的扶蒋远共政策早已浮出水面  历史是吊诡的。抗战胜利前夕,关于中共问题的解决,竟然是由斯大林主动提出。  五、徒劳无功的联美抑俄  在雅尔塔会议后不足四个月的时间里,蒋介石为尽快获知雅尔塔协定有关中国的内容,以及制定应对措施,可谓费尽心机,纵横捭阖,多线作战。中国虽跻身世界四强,但未完全具备世界强国的实力

4、,未能享有与美、苏平起平坐的发言权。在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角力场上,蒋介石是被动的。对此,蒋介石悲愤交集。  六、蒋介石提出中共问题  老谋深算的斯大林一开始就主动抛出中共问题。谈判伊始,斯大林主动将话题转到中国内政问题。根据俄方档案,斯大林主动问宋子文:“中国国民政府是否要求苏联能着手解除中共军队的武装?”“中国只能有一个政府,由国民党领导”。  七、中共问题成了斯大林谈判筹码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

5、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  正所谓势比人强,中方代表顿被一种紧迫感所催促。防止苏联与中共联手,成为头等重要大事。宋子文急电蒋:“苏已对日宣战,形势趋紧,不容过事牵延也。”在这紧要关头,蒋介石却对外蒙疆

6、界问题仍不肯让步。  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为何接受有损国家利益的雅尔塔协定?对此,本文认为传统定论“蒋介石以苏联放弃支持中共为交换条件”的说法过于简单化,有过度意识形态化之嫌疑,更重要的它还遮蔽了历史的另一面。本文以蒋介石日记以及相关史料为依据,详细考察了蒋介石对待雅尔塔协定的思想言行、立场,以及蒋采取了什么相应对策,以重新认识蒋介石与雅尔塔协定之问题。  一、问题提出:蒋介石为何愿意接受雅尔塔协定内容  1945年,国民政府的外交上发生两件大事:一是2月1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秘密商议的雅尔塔

7、协定,二是8月14日中苏两国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者是以条约形式,将前者确认的苏联权益合法化。所谓苏联权益,即是恢复沙俄时代在中国的一系列特权,以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作交易,以满足苏联出兵日本的条件。  抗战胜利前后,作为战胜国的国民政府,不得不将自己部分主权出让给另一战胜国,仿佛重演一大战后同是战胜国的中国面临《巴黎和约》的窘况,反映了所谓世界四强的中国,在国际政治地位方面仍处于“半周边”的尴尬处境。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没有理由接受未经国民政府同意的、由美苏私相授受的密约。这段历史,

8、也是民国外交史上颇具争议的领域之一。  蒋介石为何愿意接受雅尔塔协定内容,并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以条款形式确定下来?关于这个问题,一般史书认为主要有两个理由:一、苏联和美国逼迫下的无奈选择,二、以苏联放弃支持中共为交换条件。1  前者是当时国际背景下“大国外交”的结果,后者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量。作为一般说法,这两个理由也不无道理,但作为史论,则未免流于简单化,尤其后者,有过度意识形态化之嫌疑,更重要的它还遮蔽了历史的另一面。  如果说是蒋介石“以苏联放弃对中共的支持为交换条件”的话,那么,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