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连续刚构轻型挂篮的设计

大跨度连续刚构轻型挂篮的设计

ID:17089203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7

大跨度连续刚构轻型挂篮的设计_第1页
大跨度连续刚构轻型挂篮的设计_第2页
大跨度连续刚构轻型挂篮的设计_第3页
大跨度连续刚构轻型挂篮的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跨度连续刚构轻型挂篮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跨度连续刚构轻型挂篮的设计1、工程概况  韩家店1号特大桥是国道主干线重庆至湛江公路贵州省境内崇溪河至遵义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型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该桥主桥全长为454m,跨径设置为122m+210m+122m。该桥箱梁0号段长15m,其中桥墩两侧各外伸,每个“T”构沿纵桥方向分为36个对称梁段,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分别为10×,10×,13×3m,3×。桥体按整幅设计,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顶板宽,底板宽11m,外翼板悬臂长,梁高由0号块处的以半抛物线形式从根部过度到跨中的。 

2、 2、挂篮形式的选取  分段施工法与悬灌挂篮的演化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分段施工法是从预应力原理、箱梁设计和悬臂施工法综合演进而成的。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PC箱梁的分段施工法在西欧诞生以来[1],国内外大跨度桥梁多采用此法。除悬臂拼装法以外,尤其是特大桥梁中更是普遍应用平衡悬臂灌筑法——即单“T”的每一个设计节段利用挂篮对称就地浇筑混凝土。悬臂灌筑法中不需要象满堂支架法那样大量的施工支架和临时设备,不影响桥下通航和通车,施工不受季节、河道水位的影响。  平衡悬灌法施工的成败及质量控制的优劣在于挂篮

3、的工艺设计,挂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它是特大桥梁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就挂篮总重与悬浇最大梁段的重量比而言,PC桥梁的悬臂施工挂篮的演化过程[2][3]大致经历了从平行桁架式,三角型组合梁式,曲弦桁架式(或称弓弦式),菱形式到滑动斜拉式的阶段变化。特点是结构越来越轻型化,受力越来越合理,有些挂篮的行走系统还设计有统一的液压伺服装置来控制挂篮的升降和行走,使得挂篮操作及施工控制越来越趋向智能化[4]。  挂篮设计的轻型化  目前,挂篮已向轻型、重载方向发展。其中可以用两个主要控制指标β

4、,β’来反映挂篮的设计优化与否。设定β=挂篮总重/悬浇节段重量,β’=主承重结构/悬浇节段重量。  β值越低,表示承受节段单位重量使用的挂篮材料越省,整个挂篮设计越合理;β’值越低,表示挂篮主承重构件使用的材料越省,设计越合理。另外,减轻挂篮自重采用的手段除优化结构形式外,最重要的措施是不设平衡重,并改善滑移系统,同时改进力的传递系统。  图1列出了国内外20座大桥的的β值分布,其中最大为,最小为。  图1国内外20座大桥的β值分布  韩家店挂篮形式的选取  因悬灌施工中有多种因素制约挂篮的布置和

5、结构设计,如施工状态大桥主梁的强度及变形要求,近海施工风荷载的影响,吊机的吨位及安装位置等等。一般来说,采用的挂篮须满足: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拆除方便,安全可靠,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变形小等特点。  韩家店挂篮形式在参考了平弦无平衡重挂篮、菱形挂篮、弓弦式挂篮、斜拉式挂篮等结构形式后,从中选取了三角形挂篮形式,该挂篮与其它形式挂篮比较有如下突出特点:  ⑴、三角形挂篮与菱形挂篮相比,降低了前横梁高度,即挂篮重心位置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挂篮走行时的稳定性。  ⑵、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重量较轻。设计中

6、三角形挂篮主桁架和主要结构体系采用钢板和型钢焊制的箱形结构,单件重量较轻,主桁架杆件间采用法兰结构用高强螺栓连接,易于搬运和拆装。  ⑶、该三角形挂篮平衡重系统利用已成形梁段竖向预应力钢筋作为后锚点,取消了平衡重的压重结构。  ⑷、挂篮走行采用液压走行系统,由导梁、走行轮、反扣轮、走行油缸组成,该系统具有挂篮就位准确、走行速度快、安全可靠等特点。  ⑸、该挂篮通用性强,稍做改装即可用于其它幅宽和梁高的桥上。  3、挂篮结构布置  该三角形挂篮由主桁、前横梁、底篮系统、前吊系统、内外模滑梁系统、后锚

7、系统组成,挂篮总重(含内外模)约为1160kN,因模板以及吊杆随施工过程中截面高度的不断降低有一部分将会移去,对跨中合拢梁段所要求的支架重量须小于1300kN是显然满足的,所以减小荷载后的挂篮仍然可以作为中跨合拢的支架方案使用。总体布置图以及吊挂系统如图2-1、2-2所示。                    图2-1挂篮总体布置图      图2-2挂篮前后吊挂系统          图中A:前上横梁;B:前下横梁;C:后下横梁;D:前吊带;E:后吊带;F:内、外滑梁;G:上平台;H:三角形主

8、桁架          4.挂篮的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