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楚辞_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猿猴崇拜痕迹探析_孙金凤

_楚辞_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猿猴崇拜痕迹探析_孙金凤

ID:17097003

大小:717.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27

_楚辞_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猿猴崇拜痕迹探析_孙金凤_第1页
_楚辞_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猿猴崇拜痕迹探析_孙金凤_第2页
资源描述:

《_楚辞_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猿猴崇拜痕迹探析_孙金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学研究《楚辞》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猿猴崇拜痕迹探析○孙金凤摘要:楚人与猿猴有着很深的羁绊,“猿猴”意象是《楚辞》意象群中重要的一类,作者以“猿猴”意象来渲染环境、抒发感情,借猴的皮滑以讽喻奸小,借猿的高洁以标榜贤能。春秋战国时期,文学作品中“猿猴”意象的内涵以渲染环境为主,秦汉时期则被纳入“赋比兴”的修辞体系中。伴随着意向内涵的改变,出现了“猿”与“猴”的审美内涵分化,从而出现了美猿鄙猴的现象。楚文化中的猿猴崇拜痕迹从未消退,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关键词:《楚辞》猿猴意象文学关照源流猿猴崇拜一、《楚辞》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流变猴,《本草纲目》记载:“小而短

2、尾者猴也。”成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动物意象,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关系语“尖嘴猴腮”就是对猴子外貌的形容。与猿意象相比,问题的关照,它取决于也反映着人的自身发展,从不同层猴意象承载的多是负面内涵。《诗经·雅·小雅·鱼藻之面折射着人对周围世界探索的深度,折射着人对人之为人什·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的评价和态度。而文学作品中的猿猴意象因为与人的相似小人与属。”此处猴与小人相等同。《毛诗陆疏广要》性而具有了无可取代的地位。[1]依据中国古代典籍记载,引《鸟兽考》云:“揉性燥而多智。”写出了猴子毛躁猿与猴是两种物类。古人虽然凭借生活经验与仔细观察,性诈的特

3、点。楚文学里,《庄子》中著名的“朝三暮四”发现了猿与猴的区别,比如猴有尾巴,有嗛(《本草纲的故事便奚落了猴子贪婪愚蠢。《埠雅》:“盖猿之德静目》),但仍然猿猴并举,因而《中华大词典》犬部得出以缓,猴之德躁以嚣⋯⋯猿性静,夜啸常风月肃然。猴性了“中国猿与猴,无甚差别”的认识。古人对猿与猴的区动,每至林木皆振响。”柳宗元还写了一篇《憎王孙》单别做出了直观的辨别,如《抱朴子》内篇卷三对俗云:表此情:“恶者王孙兮善者猿。”此篇《序》详细地解释猕猴寿八百岁变为猿,猿寿五百岁变为玃,了一褒一贬的原因。玃寿千岁。[2]屈原笔下的猿,善援,“置援狖于棂槛兮,夫何以《艺文类聚》

4、卷九十五兽部下引《抱朴子》此言另加责其捷巧”(《楚辞·哀时命》);猿啸使人悲,“雷“千岁之猿变为老人”。玃指大母猴,即猕猴。在古代,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楚辞·九歌·山人们对猿与猴认识实际上并不尽科学,但在文化观念中,鬼》);居处深山洞穴,“伏匿穴处,爰何云”(《楚人们还是本能地区分着猿与猴。这种模糊本能的文化区分辞·天问》)。屈原时代的人们已经对猿猴的生活习性可以在《楚辞》中找到例证。有了非常多的认识,并将丰富的情感赋予这种生灵,言猿(一)《楚辞》中的猿猴意象内涵及流变猴而突显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自伤处境,自悲遭际。汉猿,善援,早在《诗经》中就已

5、记载,猿也由此得朝楚辞作家笔下也经常提到猿,言其敏捷,状其啸声,写名。李时珍曰:“援善援引,故谓之援,俗作猿。”猿长其身居深山老林中。《楚辞》作家对猿的生理特点和生存寿,《春秋繁露》中被归入“循天之道”条[3]。猿善啸,环境有着共同的认知,于赋作中也清晰地展现出来,并被“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断人肠”。这些都是为人所赋予了独特的抒情内涵:“玄蝯失于潜林兮,独偏弃而远熟知的猿的特性。吴筠《玄猿赋》中较全面地体现了古人放”(《楚辞·九叹·怨思》),玄蝯指黑猿,此处以对于猿的认知,洋洋洒洒,“君子猿”的形象便跃然纸喻材力捷敏之人;“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楚上

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猿的形象内涵:1.具有君子之性,辞·九思·悼乱》),此句与下句“欲入兮深谷,下有兮“君子变为猿鹤”“不践土石,超遥于万木之间。春咀其虺蛇”,既是险恶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对人世艰难的比英,秋食其实,不犯稼检,深栖远处,犹有君子之性”;况。当然最主要的是告诉我们楚国多深山老林,有猿猴生2.其啸清幽,“风雨齐而争吟,使幽人之思清畅,羁客之存的理想环境。此处,猿猴与虺蛇、鸩这些毒物并在一涕沽襟”;3.猿是山林之隐者,“千寻之乔木,俯万切之列,皆是不善之物,看来楚国人对猿猴是心存畏惧的。危娇,弄游云之乱飞,嬉落日之横照,连肪涧饮,命侣烟屈原时代的人们对

7、猿猴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直观体啸”;4.母子情深。文末还抒发了慕猿思隐之情,此文可验层面,并未过多地赋予猿猴复杂内涵,此时的猿猴意象以概括文人对猿的认识和心态,且在传统道教影响下,猿内涵涉及:1.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自然环境;2.失志不6XIANDAIYUWEN很早就有仙化的传说。遇的忧郁心情;3.高洁超然的独清情怀;4.世无知音的凄Modernchinese2015.03文学研究然彷徨。到了汉代,对猿猴的认识已与屈原时代的人有所形’,即沐猴也,非牝也。”即母猴为沐猴的讹误。爬梳不同了,可以从汉代人对屈原时代楚辞作品的解读看出端《说文》中记载的猴属文字,会发现

8、这些文字最终都归结迹。这种变化可概括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