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ID:17097558

大小: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7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_第1页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_第2页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_第3页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_第4页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一.施行新政的历史背景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瓜分中国的侵略步伐,爆发了一九00年的义和团运动,形成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第二次高潮。与此同时,英、法、俄、德、美、日、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略中国。一九0一年九月,清廷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列强企图实现共管中国的目的。清政府迫于内、外巨变的形势,不得不采取若干改革的措施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宣布实行所谓的“新政”,实际上是洋务“自强新政”的继续,也是杨武教育思潮的延续。其中,改革教育制度,实行“新教育”,是这次“新政”的重要内容。并最终确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

2、度。二.实行清末新政前的各种教育思潮㈠.太平天国时期的教育思潮天平天国革命在教育方面,抨击封建主义教育,实行平等教育和普及教育。在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就在他们任教的私塾里,捣毁过孔子牌位,并编写过上帝鞭挞孔丘的故事,目的主要是否定封建教育的始祖孔夫子及其所奠定的封建教育内容。太平天国起义后,采取了坚持反儒政策,将孔孟之书都付之一炬,捣毁文庙、孔庙、圣物,出现“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的局面。奠都南京后,由反儒政策变为改造政策,即对四书五经有组织地进行修改。将鬼神祭祀之类一概删除,合乎天道之理存之。在洪仁玕总理朝政时期,向洪秀全进

3、呈的《资政新篇》中,在文化教育上提出学习资本主义的主张。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的教育改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实行男女平等的教育,改革考试制度,编写新教材等是对封建教育的猛烈冲击。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

4、nightcame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思潮洋务运动是由清朝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大臣为维护封建统治主张学习外国的“船坚炮利”而发起的。杨武教育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洋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创办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由于外交事务的增加,急需对外事务人员和翻译人员,所以需要设立外国语学校,在一八六二年,清政府开设了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以后洋务学堂不断开设。洋务学堂的开设是半封建半殖民教育的开端。洋务派除办学校以外,还开了我国公费留学的先声。他们曾派不少留学生到英、法、美、日等国学习军事和自然科学,留美学生学习的内容,规定肄业西学,仍

5、兼中学。洋务教育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它是在不改变封建教育的根基的基础上,增添些西方教育的因素,其成效是可怜的。㈢.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开始转变为救亡爱国运动,即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从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至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发动政变结束,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维新派要求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兴办新式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变取士制度,学习西方文化等。维新派在变法中创办了一系列学校,重要学堂有万木草堂,时

6、务学堂、通艺学堂、浏阳算学馆、时敏学堂、务本女学、经正女学等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在百日维新中,维新派积极推行新政,通过光绪皇帝,颁布大批维新变法诏令。在文化教育改革上的主张有

7、: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设立京师大学堂,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各级学堂和各种专门学堂。三.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㈠制定《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在中国建立新学制的构想由来已久,洋务运动时期,有容闳、陈炽、斌椿等对西学制的介绍。在维新变法期间,有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李端棻、张之洞等对新学制的构想和倡导。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的一系列“学堂章程”,统称为《钦定学堂章程》,内容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和《蒙学堂章程》。因1902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近代首次制定的学制,但因故未能实行。1

8、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定了一系列“学堂章程”,统称为《奏定学堂章程》;内容包括各级各类学堂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