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期治理污染制度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

ID:17107685

大小:24.3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27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_第1页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_第2页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_第3页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_第4页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限期治理污染制度  篇一:限期治理管理办法  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XX]  【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发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6号  【颁布日期】XX-07-08  【实施日期】XX-09-01  【标题】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  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已经XX年6月11日环境保护部XX年第一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XX年9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二○○九年七月八日  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决定程序  第三章执行与督察  第四章解除程序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2、【立法目的】为督促排污单位在限期内治理现有污染源,纠正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的状况,推动水污染物工程减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排污单位的污染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限期治理:  (一)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本办法以下简称“超标”);  (二)排放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实施总量削减和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本办法以下简称“超总量”)。  第三条【不适用情形】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但有下列情形之一,法律法规相关条款另有

3、特别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不适用限期治理:  (一)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一条处罚。  (二)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其配套建设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处罚。  (三)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处罚。  (四)违法采用国家强制淘汰的造成严重水污染的设备或者工艺,情节严重的,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处罚。  第四条【级别管辖】国

4、家重点监控企业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省级重点监控企业的限期治理,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排污单位的限期治理,由污染源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第五条【特殊管辖】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限期治理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限期治理。  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依法应予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不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成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决定限期治理,或者直接决定

5、限期治理。  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重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形的,环境保护部可以直接决定限期治理。  上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同一污染源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  第六条【期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限期治理期限。  限期治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但完全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除外。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重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等方式,变相延长限期治理期限。  第七条【信息公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报刊、门户网站等便于公

6、众知晓的方式,将下列信息向社会公开:  (一)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名称、《限期治理决定书》、排污单位的限期治理方案等相关文件;  (二)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后,被依法解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名称;  (三)因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被依法责令关闭的排污单位名称。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第二章决定程序  第八条【立案调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时,可以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即时采样或者监测的结果,判定污染源排放水污染物是否超标或者超总量。  对经现场检查判定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污染源,环境保护行

7、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分析原因。经分析判断超标或者超总量可能是由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原因造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限期治理管辖权限的规定立案调查,并确定负责立案调查的机构。  第九条【判断步骤】对已被立案调查的排污单位,负责立案调查的机构应当通过以下步骤,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是否因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所致作出判断,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一)现场监测:组织环境监测机构按照污染源监测规范规定的采样频次,对污染源在生产周期内所排水污染物进行监测;  (二)技术评估:组织行业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