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滑脉的介绍

中医脉象之滑脉的介绍

ID:17108342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7

中医脉象之滑脉的介绍_第1页
中医脉象之滑脉的介绍_第2页
中医脉象之滑脉的介绍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脉象之滑脉的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脉象之滑脉的介绍    滑脉亦是单因素并且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形流利。它出现于医籍中亦是最早的,在《内经》中屡见,滑与涩两脉反映了脉的流利与不流利及其程度,博粹堂中医介绍。  滑脉是流利的脉象,向来是与涩脉对举而言的,从《内经》起总是与涩先后并列,后世脉学书亦往往与涩相比较的说明滑脉。如《医宗说约》说:“滑脉行动不涩也。”对于这个问题《医学探骊》说得清楚:“滑与涩对,以体状言。”所以说它的性质只是脉的流利程度而不应当含有其他性质,这是滑脉的定义和界限,如果随领在滑脉中加入其他素质条件等则必将引起概念的混淆,这会影响滑脉指标

2、的标准性。由于滑脉是具有独主、单一素质的脉象,所以它亦是一个纲领性的脉象,领如戴启宗、滑寿等人就用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作为脉象的纲领。  通过历代脉学书籍对滑脉脉形的形容,可以看出在《脉经》的说法是:“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日“浮中如有力”,一日:“漉漉如欲脱啬”)《脉经》指出了滑是流利的这一点很重要,其他则除:“浮中如有力”这句话以外我们可以认为都是流利的说解,《脉经》这个“流利”的解释成为对滑脉的权威性解释,后来的脉学书籍如《千金方》、《活人书》、崔氏《脉诀》、《察病指南》、《诊家枢要》、《难经集注》

3、引杨玄操、《外科精义》、《脉诀刊说》、《脉诀指掌》、《医学人门》、《濒湖脉学》、《四言举要》、《景岳全书》、《通雅》、《医宗说约》、《脉诀汇辨》、《四明心法》、诊家正眼》、《新着四言脉诀》、《医学真传》、《四诊抉微》、《医学心悟》、《洄溪脉学》、《脉诀启悟》、舒诏《辨脉篇》、《脉法统宗》、《三指弹》、《脉理求真》、《医醇剩义》、《医悟》、《医学探骊》、《脉如》、《医学实在易》、《诊脉三十二辨》、《脉论要篇》、《医述》、《中医脉学研究》等都采用了这个说法,这是因为流利之说既道出了滑脉的性质,又在脉形和指感方面提供了基本条件。  滑脉

4、的形容除了《脉经》的“前却”、“展转”、“替替然”、“漉漉如欲脱”等具有说明流利这个原则说法的意义并为若干脉学书籍采用以外(多为《干金方》等早期着作),孙思邈又在《千金翼方》中提出“如动珠子”,后人继承了这种说法如宋崔紫虚《脉诀》说:“如珠”亦有人再补充为“珠走玉盘”、“如珠走盘”、“荷珠”、“荷露”等等来形容滑脉的流利与指感,很生动形象,在学习中也容易掌握多了,因为这些都是在当时条件下利用客观的感受去反映滑脉的脉形,同时滑脉在指下亦确实有如珠滚动向前的感觉,因而成为滑脉脉形最主要的描述。自崔氏《脉诀》以后有《察病指南》、《诊家枢

5、要》、《医经小学》、《医学人门》、《太素脉秘诀》、《濒湖脉学》、《脉语》、《景岳全书》、《通雅》、《医宗说约》、《脉诀汇辨》、《诊家正服》、《医学真传》、《四诊抉微》、《医宗金鉴》、《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脉确》、《沈氏尊生书》、《脉法统宗》、《三指禅》、《医学探骊》、《渗脉三十二辨》、《脉论要篇》、《脉如》等,其中如徐灵胎在《脉诀启悟注释》中说:“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黄琳的《脉确》说::“流利如珠便是滑。”都很生动具体简要,尤其以康应辰的《脉学探骊》说:“往来流利,如珠应指,比拟最妙。”又说:“通

6、行流动贯如珠,一串牟尼指下摸,营血根深能胜气,去来滑利自无拘。”将指下如珠的感觉形容得淋漓尽致。通观各脉学书以《濒湖脉学》形容的,“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漉漉如欲脱”为最全而,且少语病。并解释说:“滑为阳气有余,故脉来流利如水,脉者血之府也,血盛则脉滑……”亦平正通达无疵。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

7、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滑脉虽然是常见脉,但历代脉学书亦有若干对脉形的说解不当的问题,其中如伪撰《脉诀》说:“滑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珠动,按之即状,不进不退。”这种形容显然有不少问题,戴启宗《脉诀刊误》辩之说:“《脉经》曰:‘轻手得之为浮滑,重手得之为沉滑。’其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若珠之隐指。今《脉诀》日:‘按之即伏,不进不退。’则是有浮滑面无沉滑也”。《脉经》日:“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

8、而滑也。”(按指《难经》)是沉中亦有滑也,故王裳言《脉诀》论表不及里也且脉有独见于一部者,有通见三部者,今曰:“三关如珠动。”非也。“按之即伏,不进不退”,则是脉不往来而定,岂所谓滑乎?李时珍亦说:“《脉诀》云‘按之即伏,三关如珠,不进不退’,是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