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ID:17113540

大小:24.7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7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_第1页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_第2页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_第3页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_第4页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爱学习,爱分享,尽在。读后感栏目为精心为大家提供各类著作的优秀读后感,分享快乐!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

2、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保”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  舀起一瓢西湖水,水中照映当着沙堤杨柳的轻柔舞姿,在这如诗画卷里,我不得不想起你。  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雨霁。苏堤两岸水波拍堤,薄雾如轻纱笼罩湖面。堤上柳丝拂面,桃花正艳,鸟鸣雀上枝头,处处铺锦刺艳,小桥流水如行银河天桥。只见你孤身恰于岸上,那神情仿佛和西湖相见恨晚,观之不足,爱之有余,不然,你怎么会留下453首之多的咏西湖诗词?时光倒转千年,见你伫立于苏堤之上。不得不叹曰:东坡者,世间奇才也!  细数史上的

3、文人如恒河沙粒,其中不乏敢于同日月星辰争辉者。而面对苏轼,这位政治上失意的诗词家,这颗难觅的“北珠”时,不免逊色许多。“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也许只有阅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才能真正的认识苏东坡这旷世奇才的豪情与温柔。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卷二中有一段绝妙的苏东坡西湖诗词评论:“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意,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妙哉!壮哉!正是由于有了这千古奇才与绝色美景的结合,才使西湖有了许多光耀千秋的杰作。  当然在我看来苏轼的一生都是在飘泊着的,被那皇帝老儿扁了一次又一次。也难怪苏轼被扁后,能写下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

4、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自从1079年3月,苏轼到湖州去做知州。打击也随之而来。苏轼因此陷入了牢狱之灾。后来经过了多方营救。如宰相吴充对神宗进言说:曹操还能容忍祢衡,陛下为什么不能容忍一个苏轼?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皇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病中的仁宗皇后也出面干预。苏辙上书,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来赎苏轼的罪。  因此,苏轼在被一连审问了一百多天后,被降职为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参与公事。当然,实际上就是流放了。苏轼不欲家人随往受苦,便把家小安顿在

5、苏辙处,只带了长子苏迈一同前往。“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连苏轼也发出了这样的伤情啊!春苦春愁,花开花败。就在三年前,他夜宿燕子楼时候,还写道:“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看来,这是个将天地装于胸怀中的儒门豪生,她一声浩叹,便又如天地间的飓风一般。这样的一个人,难道也因为磨难,而渐渐熄灭了豪气

6、,转而变化入了禅入了淡定,为沧桑所改了吗?黄州待了四年,苏轼才有了东坡居士的雅号。  不可忘记的是此前的“乌台诗案”。他也发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隐逸逃遁的喟叹。儒门大勇,是挡在世事洪流之中要为往世开太平的,他如何让可以去呢!记起来苏轼还有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后人多赞这两句诗好,说写的够通透疏朗,一片超脱的气概,多少旷达在怀。可是,天空无雨无晴,不正是一个阴天吗?即便解作为人风雨不变,晦明不动,却不也昭示了苏某人此刻也在要追求的这样一种淡定,那么他心中不正是欠缺这样的定境吗?  此后八年,1085至1093年,苏轼可谓几上几下。  早在1084年,苏轼年

7、49岁时候,神宗准备起用苏轼,下诏改派为汝州团练副使。在赴汝州的途中,他游了庐山、石钟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题西林壁》和散文《石钟山记》。在金陵,他拜见了闲居在家的王安石,一起玩了几天,写了几首互相唱和的诗。年底,苏轼到达泗州。他不想再向前走了,便向朝廷报告,请求在常州居住。经朝廷批准,苏轼于1085年五月,返回常州。  1085的三月,神宗病逝,继位的哲宗年仅十岁,高太后垂帘听政。她是反对变法的,于是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