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区产业创新与资源承载集约化分析 以鄱阳湖为例

生态经济区产业创新与资源承载集约化分析 以鄱阳湖为例

ID:17148421

大小:60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8

生态经济区产业创新与资源承载集约化分析 以鄱阳湖为例_第1页
生态经济区产业创新与资源承载集约化分析 以鄱阳湖为例_第2页
生态经济区产业创新与资源承载集约化分析 以鄱阳湖为例_第3页
生态经济区产业创新与资源承载集约化分析 以鄱阳湖为例_第4页
生态经济区产业创新与资源承载集约化分析 以鄱阳湖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经济区产业创新与资源承载集约化分析 以鄱阳湖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经济区产业创新与资源承载集约化分析:以鄱阳湖为例戴志敏郭露【摘要】在对知识函数改进基础上,引入与人和土地存量因素相关的产业外溢性因素,借用基于生态足迹的产业创新范式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主导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与资源转移路径。以区内各地市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利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从产业创新道路选择与现有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以资源存量为主的资源转移和知识溢出空间增容下的平衡度测量能够比较准确地衡量生态经济区各地产业创新道路选择的适宜性。由于受制生态经济区自身湖域资源特性,区内产业创新协同性与资源承载力总体处于脆弱平衡态,但5

2、地市所处程度各有不同,南昌市知识溢出空间增量转换资源能力最强,而抚州市最差。【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创新;资源集约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一湖清水”和“生态保护”的最高标准。这给目前主要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作为资源转移促进经济增长安上了一道红线。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主导产业驱动、产业要素集聚和产业合理布局。[1]因此,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消耗方式,实现鄱阳湖乃至江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本文从鄱阳湖现有资源静态变化情况出发,应用知识函数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改进产业创新范式,从区域内主要地市产业创新道路选择与现有资源

3、承载及恢复状态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应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突出表现脆弱生态环境平衡下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度量,以此考证产业创新(尤其是主导产业)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及政策性建议。一、区域产业创新理论综述及模型修正1.产业创新理论及区域产业创新道路选择产业创新是对旧产业结构创造性破坏,是产业结构不断演化突变的过程。[2]产业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实现质变的必经之路。经济发展的“天花板效应”使得落后经济体的“跨越式发展”和“进位赶超”战略成为可能。[3]目前世界公认的区域性产业创新理论模式有3种:(1)技术推动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的“某些机械的发明

4、”的论断在一定程度上已具有“技术创新”的含义;马克思“没有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资产阶级是不可能产生的”的断言表现了生产技术变革重要性。[4]索洛(R.Solow)等人运用新古典生产函数原理,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创新。[5]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由企业家、创新(主要为技术创新)和信用三者决定论;[6]里昂惕夫则成功建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

5、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立了量化的产业关联和技术关联理论,对技术作为资源投入的投入产出表编制产生了深刻影响,直接触发了创新活动中技术感应力系数和技术传导能力测度模型的建立。新熊彼特学派代表人物爱德温·曼斯菲尔德、莫尔顿·卡曼、南希·施瓦茨等则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曼斯菲尔德分析了新技术在同一部门内推

6、广的速度和影响其推广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并建立了新技术推广模式;卡曼、施瓦茨等人认为,竞争越激烈,创新动力就越强;企业规模越大,在技术创新上所开辟的市场就越大;垄断程度越高,控制市场能力就越强,技术创新就越持久。20世纪70和80年代,哈佛大学阿伯纳西、麻省理工厄特拜克提出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ABER—NATHY—UTTER—BACK),揭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7](2)制度推动论。20世纪70年代后,制度经济学逐渐占据主流经济学舞台,这一经济学流派认为,政府等组织可以采取积极财税政策和采购等手段,引导企业及社会资金加大研发投入,形

7、成研究成果有效孵化和转化的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快速发展。RothwellR和ZegveldW探讨了美国产业创新与政策工具关联性;格罗夫提出环境分析“三维”概念,即环境的动态性、环境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容量;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期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一般静态均衡和比较静态均衡方法,对制度创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3)进化推动论。Nelson等人20世纪90年代创建的进化经济学强调动态、创新过程和经济变革。学习和知识是经济系统变革中的关键因素。[8]“有限理性”的各种行为者的行为、学习和研究在不确定性和变化状态的环境中进行,这将影响产业创新的点因

8、素(各类人才)和外界面因素(情报网、配套度等)都同时涵盖进研究的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