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诗外话清明_浅析寒食_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诗里诗外话清明_浅析寒食_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ID:17178373

大小:138.1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8

诗里诗外话清明_浅析寒食_清明节的文化内涵_第1页
诗里诗外话清明_浅析寒食_清明节的文化内涵_第2页
诗里诗外话清明_浅析寒食_清明节的文化内涵_第3页
资源描述:

《诗里诗外话清明_浅析寒食_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8年11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v.2008第11卷第4期JournalofXic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sEdition)Vo.l11No.4诗里诗外话清明)))浅析寒食、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雒莉(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唐宋时期以寒食、清明这两个传统节日为题材的部分诗歌,蕴涵着人类亲和自然,反观自身生命及人生意义的文化内涵。解读这类诗歌,可以发现许多超越节日具体的形式本身的更为广泛深在的文化意义与精神旨趣。关键词:寒食;清明;

2、自然;社会;亲近与融合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7X(2008)04-0019-03/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是寒食,寒食后第二天是近。特别是春天,万物复苏、色彩纷呈,人也有一种[1](P106)清明。0寒食、清明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古身体与精神复苏的喜悦。因此,在寒食、清明这个色人很重视它,有许多节日的风俗,譬如寒食日不举火彩情调都很浓郁的春天的节日里,诗人把满心的春而食,清明节到水边祓除不祥、拜扫祖先坟茔、亲友光写得生机盎然。宋代陈与义的5清明二绝6之一:往来互相馈赠,等等。由于节当暮春,景

3、色宜人,自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唐至宋,寒食、清明便成为人们交游、玩乐的好时日。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宋人邵雍说:/人间佳节唯寒食0。许多描写寒食、在这个特定的节日里,景物自然展开,人情人性清明的优美诗篇千百年来流传不息。在这些诗篇也在景物中归合自然。这是清明时节人们户外游乐中,有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的;有传的情景,对大自然的热爱溢于言表。有时即使描写达对社会、对自我生存状态的关注的。这些诗是由出的是那些淡雅、凄清的景致,但依然遮挡不住春日这个特定的节日生发出来的,反过来又丰富了寒食、的色彩。宋

4、代杨微之的5寒食寄郑起寺郎6:清明这特定节日的文化内涵。解读这类诗歌,可以清明时节出郭原,寂寂山城柳映门。发现许多超越节日具体形式本身的更为广泛深入的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文化意义与精神旨趣。诗中的环境宁静、清冷,但春天的生机却无论如对自然的热爱是构成清明、寒食诗的一个重要何遮挡不住。此外,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杨柳等物饰组成部分。/中国的文明是发育在大平原上的,,于轿顶之上,四垂遮蔽。孟元老5东京梦华录6卷七这块大平原,位置在温带,气候四时具备,常常变迁,5清明节6说:/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飞[2](P315

5、)[3](P626)却变迁的不甚激烈0。它的不甚激烈,就体现燕,柳条贯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0周密在春秋的调和上。春秋时节气温适中,不仅是万物5武林旧事6卷三5祭扫6曰:/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生长、繁育的好机会,也让人感到异常的舒适与惬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4](P77)意。于是,人感受到自然的善美,便与自然格外的亲爱0。柳条自然是为驱邪,但更重要的是从这收稿日期:2008-08-18作者简介:雒莉(1964)),女,陕西泾阳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19#样的风俗中,人们一方面将自己融于自然中,

6、另一方的无奈与感叹,但还是在/士0的为理想而死与平庸面又将自然拉入自己的生活里。清明、寒食是一个/人0的唯求一己之苟活间做了明确的取舍与评判。诗意的节日,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便在于自然的人都有一死,荒坟的表面是一样的,但死的价值和意亲近和融合中表露出来,在春日无限风光的描写中义却不相同,这是人独有的精神和灵魂使然,是自然展现出来。万物所不具备的。将人置融于自然之中,是因为人是自然的一分我们来看杜甫的5小寒食舟中作6:子,贴近自然是生物的本能,也是人的本能。寒食节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曷鸟冠。是这种本能的具体呈现。所谓寒食

7、,顾名思义是不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举火而食。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火是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文明的象征,禁火是自然状态的精神归复。当然,作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为节日的寒食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隐者介子推的。这首/寒食0诗写得苍茫而沉郁。虽是春回大地,但介子推宁可烧死在山中也不愿出来做官,依然是对盛唐不在,国家的恢复不知何时,诗人的漂泊不知何政治人事纷争的厌倦、对世俗社会的淡漠、对自然状处,时值佳节,却满怀愁绪。杜甫诗歌的妙处,在于态的留恋和难得舍弃。于是人们到无烟的野外踏把个人的生命体验

8、与国家时局的交变有机地融合在青,在亲人的坟前祭扫,皆流露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一起,细致而不失其阔大,鲜活而不掩其深远。想象与尊重。这种强烈的生命感悟,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一下,像寒食这样的节日,如果是在安史乱前的太平与创作冲动,于是产生了歌咏清明与寒食的诗作。时日里,诗人将会是何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