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

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

ID:17196748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8

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公园防灾避险功能调查与思考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强烈震感。地震发生时,在重庆市不少地区,一些市民产生恐慌心理,陆续来到花卉园避震,深夜高峰期人员达到5万余人,当天打开大门让群众疏散避难的还有鹅岭公园、南山植物园、动物园、石门公园等。在上海延中绿地、陆家嘴绿地和其他震感强烈的城市,大型公共绿地内都站满了从周围办公楼疏散下来的人群。在突发灾难出现时,城市绿地、公园等开敞空间发挥了平常不为人知的重要作用,那就是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对

2、天津这样一个拥有千万常住人口的大都市,防灾避险工作必须做到“杞人忧天”,必须尽可能合理的建设紧急避难和集散场所。本文调查了天津桥园防灾避险设施和功能,并对周边居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公园防灾避险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开敞空间防灾避险功能紧急集散场所1.调查前期1.1调查的起因和目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灾害。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使得数万人丧生,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人类穷其智慧,极尽奢华之能事,用现代高科技一手创造的高楼大厦,瞬间成了葬身的坟墓,

3、灾难的源泉。在那一刻,往日温馨坚固的家园,在大自然的强大而残酷的力量下,显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钢筋混凝土如斯坚不可摧的家园不但没有发挥保护人类的作用,相反,它在某种意义上加剧了灾难的程度。无数血肉之躯葬身其中,尽管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武警官兵展开救援,但钢筋混凝土制造的废墟加大了救援的难度。而大多数幸存者面临的难题是缺乏安全集散的场所。公园等城市开敞空间在危难之时为很多居民提供了庇护。在突发灾难出现时,城市绿地、公园等凸显城市公共空间的防灾避险功能,发挥了平常不为人知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天津近几年新建

4、的为数不多的几座大型公园之一--桥园的防灾避险设施、能力进行了调查。1.2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查时间:2008年5月17日、18日、24日、25日;地点:天津桥园公园。1.3调查对象或范围调查对象:公园建设人员、管理人员和游人;调查范围:公园及其周边辐射地带。1.4调查方法随机问卷调查。2.调查结果2.1基本情况调查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

5、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5-桥园公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南至盘山道,北临卫国道,冬至天山路,西至昆仑路。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周边居民约30万人。2.2防灾避险设施和功能调查公园内有开敞的可供紧急集散场所,其中主广场7000平

6、方米,园内道路宽度分别为4米、2.5米和1.5米,园路总长约30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作为紧急集散场所,公园内可容纳6-8万人。同时,园内有1.2万平方米的水域,平均蓄水深度在1米左右,蓄水量约1.2万立方米,可作为紧急饮用水和消防用水。公园外围高大建筑红线控制在15米-30以外。2.3周边居民和公园游人对防灾避险的认知情况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66份,收回104,其中有效问卷91份。统计显示,了解城市公园绿地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仅占5.49%,有一定了解的占13.19%,完全不了解的占81.32%。典型调查

7、问卷内容如下:王先生,60岁,家住河东区万新村。对于“应急避难场所”这个概念,王先生表示比较清楚。去年曾经参加过区公安和地震部门组织的防灾避险演习活动。在活动中,按照演习安排,王先生分别参加了疏散安置和救援展示等项活动,整个演习进行了多半天时间。王先生表示,通过此次演习,自己对遭遇事故时如何应对,就知道得比较清楚了,知道该往什么地方跑,如何面对各种突发的紧急情况。王先生认为,公安部门组织的这种活动很好,应该经常举行,让大家都得到参与和学习掌握紧急避险逃生技巧的机会,知道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正确对待的方式。李女

8、士,45岁,家住河东区万新村。对公园作为紧急避难地这个概念表示“不知道,从没听说过”。张先生,28岁,在一家比较着名的跨国企业里工作。他表示,员工们每年都会接受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比如旅行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安全急救等等。张先生觉得,我们整个社会在安全教育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大家基本上没有这种安全意识。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但是,仅仅建成它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大家如何利用才行,这样才能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