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案范例

ID:17203731

大小:21.9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8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案范例_第1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案范例_第2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案范例_第3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案范例_第4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案范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案范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案范例  第一课时  1.朗读《龟虽寿》和《石壕吏》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目标1目标2  目标2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老骥伏枥逾墙走邺城戍  老妪幽咽翁媪  一、课前三分钟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背诵上一单元学的一首古诗,以次导入新课。  三、正课  龟虽寿  1、听录音朗读这首诗。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人。

2、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教师评点: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

3、"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4、学生齐读。  石壕吏  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  2.作家作品简介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

4、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后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史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杜甫,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在文学史上,他把现

5、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3、教师评点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开头四句是全篇的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四句各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关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交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呼、老妇苦蹄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第一层: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

6、,可见战争之惨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希望以自家处境来搏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完裙。  差史并不领会老妇人的哭诉,仍然通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只得回答,家里没有男人了,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奶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之严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

7、前途,独与老翁别。  骚乱终于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听到抽泣之声,也许是寡媳.在哭泣,也许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诗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时,只跟老翁告别。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石壕村这一户人家,三男被征,两男战死,衰年老妇又被抓走服役,留下老翁、寡娘、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妪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诗人的心,是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的。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四、学生齐读,若有不明白自由提问。  五、小结  这两首诗,《龟虽寿》为乐府诗,《石壕吏》为歌行体古诗

8、。《龟虽寿》抒发了作者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豪情。《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