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ID:17227399

大小:4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8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_第1页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_第2页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_第3页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_第4页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4年2月15日于中国科大同学们,早上好!在座的很多同学去年刚入学。我首先代表学校衷心欢迎这些新同学!这个欢迎词已经晚了些,这个报告去年就该做,但由于学校换届等各方面原因没做,推迟至现在。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从出生到30岁,在座的同学基本上都处于这个年龄段,这是成长期。这个时期的人开始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为今后的事业打基础。第二个三十年从30岁到60岁,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是从事一生主要事业的时候。第三个三十年从60岁开始,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把第三个三十年过完,在第

2、三个三十年中的人,精力不行了,但他们对社会对自然界的了解很丰富,所以,最适合当教师。我担任学校的行政领导职务后就离开了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之后,我觉得我还有些东西可以帮助同学们成长,那就是从我的阅历中了解到的,一个人特别是从事理工科工作的人,如何才能成才。因为很少有人像我们这代人经历这么多的事情。我1963年进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读书,1966年6月份开始文化大革命,停课。1968年,分配到青海去当工人,真正的工人,铸造工。后来又当采购员、计划员。到1974年底才调到青海盐湖研究所从事科研,从实习研究员

3、一步步做起,到国外很多机构工作过。所以我自己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在科学上的成就是一般的,但我们对如何在科学事业上成才的了解,比很多科学成就远大于我们的人可能更多。所以,我应该把自己从阅历中了解到的年轻学生怎么做才能成才告诉大家,使大家在进入大学生活时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不要到几十年以后认识清晰了,但时间已过去。这样也许能帮助在座的同学们,使你们中间有比较多的人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今后在科学技术的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我每年都给同学们讲一次,今年我要讲的跟过去几次不同,换了个角度,谈谈我从亲身阅历

4、中感受到的一个人如何做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人常说,一个人到了60岁才知道自己无知。我以前看到这句话,总觉得是谦虚的话,现在我已接近60,才感受到这句话确实说得不错。因为,在这几十年的工作和学习中,越学越知道宇宙很大,世界上的事务非常复杂,人的一生太短;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和人生方面,甚至对自己都了解得太少。我很想把我的感受告诉大家。一个人越早理解这一点,就越能虚心学习,进步就越快,成就会越大。今天我想讲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创新能力最大化。我从1957年上初中算起到现在,认

5、识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国内外同事,同事中很多人是研究生和博士后,还有现在的同事。回头一看,发现他们中很多人在学校念书都很好,毕业后独立工作时,往往比预期做得差,反而有些在学校大家都觉得他学得不太好的人,在工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性。原因何在呢?我经过这几十年才算认识得清楚点,原因就是现在的教育体系存在一些弊病,在这个教育体系中,表现为优秀学生的人,并不一定就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并不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取得重要成绩。1、组成创新能力的要素和现行教育体系的问题20currencyde

6、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首先,人的创新能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智力,包括通常所说的知识和能力。知识学得越多

7、、越活,创新能力可能就越强。所谓能力就是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这些构成创新能力的第一方面,就是智力。智力超群的人创新能力可能比较强,但也不一定。创新能力还有第二方面,就是面对复杂局面时,是否能迅速抓住要害,找出办法来,这是种能力,目前的学校教育都忽视了这种能力,没有关注去培养它,甚至很少有人提它。这种能力还包括在复杂的工作中,善于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的能力。人的创新能力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就会全面些。举个简单的例子。诸葛亮的中青年时代,出山前,在南阳卧龙岗隐居。那时他就有非凡的智力

8、,即他第一方面的素质很强,很聪明,知识也很渊博。大家都知道刘备去看他时,他的《隆中对》,现在已是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一篇经典文章。这个《隆中对》说明他有非常高的智力,知识丰富,非常聪明。但如果他没有遇到刘备,即使遇到刘备,但没意识到这是机遇,没有去抓住机遇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三国演义以后的那些故事,就不会有那一段精彩的历史。诸葛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创造性的人才第一要有很好的智力,而且勤奋学习。第二就是要有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的能力,这后一方面过去强调得比较少。现在的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