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蜜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ID:17266268

大小:15.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9

蜜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第1页
蜜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第2页
蜜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第3页
蜜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蜜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蜜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蜜枣属于干果类,用割枣机,把大青枣周身割一次,使得容易吸糖,然后放入锅中用白糖煮,晒干,就成了平时吃的蜜枣。也可用于泡茶,有一股枣的清香,一般只喝茶不吃茶中枣,偏甜。蜜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一起来看看下文,欢迎阅读。  蜜枣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中国的一种蜜饯,另一个是指原产中东的椰枣树的果实。本词条专指蜜饯。  中国有三大蜜枣分别是:京式蜜枣(17%+水分又做北式蜜枣),徽式蜜枣(13%-水分或南式蜜枣)和桂式蜜枣(7%-水分),可以看出来三者口感越来越硬。  常见的金丝蜜枣,阿胶水晶枣都属于京式蜜枣及其变种。这

2、些都是软蜜枣。  而后面的两类都属于硬蜜枣。  产地随州  随州蜜枣是湖北十大名产之一,甘之如饴,形体均匀,赛过秤砣,故称秤砣而久负盛名。早在清乾年间,州官奉献给皇帝高宗,高宗食后曰,随州蜜枣胜似仙桃。  随州金黄蜜枣以"色泽如樱、透明见核、味甜似蜜、沙酥爽口"而远近闻名。它选用优良品种"罗汉枣",经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据测定,蜜枣中含大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补血、健胃、益肺、调胃之功能,对老人、儿童、产妇滋补皆有益效,是老少皆宜的理想传统保健食品。更为走亲访友送礼馈赠之佳品。  "随州金黄蜜枣"被列为湖北十大名优特产,1

3、997年荣获第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优质食品"称号,市场销售十分看好。蜜枣加工工艺要求比较独特。从青枣到蜜枣成品,要经过分级、划缝、水漂、煮糖、糖渍、烘焙、冷却、复烘等工序,在蜜枣加工现场,还需要防蚊、防蝇、防尘设施。唐县镇的蜜枣品牌树起后,市场销售看好。  蜜枣是红枣的加工成品,蜜枣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蜜枣有益脾、润肺、强肾补气和活血的功效,蜜枣用于治疗脾气虚所致的食少、泄泻,阴血虚所致的妇女脏躁证,病后体虚的人食用蜜枣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蜜枣,牙病患者不宜食用蜜枣,有宿疾者、便秘患者、糖尿病患者慎食蜜枣。蜜枣的

4、功效与作用  名称:蜜枣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脾、胃经。  功效: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缓和药性;  主治:用于治疗脾气虚所致的食少、泄泻,阴血虚所致的妇女脏躁证,病后体虚的人食用蜜枣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来源:蜜枣是红枣的加工成品。  适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中老年人、青少年、女性尤宜食用蜜枣;  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蜜枣,牙病患者不宜食用蜜枣,有宿疾者、便秘患者、糖尿病患者慎食蜜枣。  蜜枣甘温益气,质润养血,味甘又能缓和药性,用于气血亏虚及缓解药物的毒烈之性。  1、蜜枣还可以抗过敏、除腥臭怪味、宁心安神、益智健

5、脑、增强食欲。  2、蜜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红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  3、蜜枣所含的芦丁,是一种使血管软化,从而使血压降低的物质,对高血压病有防治功效;  4、经常食用鲜枣的人很少患胆结石,这是因为鲜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少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少;  5、蜜枣对病后体虚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6、蜜枣中富含钙和铁,它们对防治骨质疏松产贫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经

6、常会骨质疏松,正在生长发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发生贫血,大枣对他们会有十分理想的食疗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药物不能比拟的;  阿胶蜜枣炖鸡  功效:此汤有补血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头晕、失眠、胃痛者食用,男女均宜。  材料:阿胶15克、蜜枣1个、鸡肉50克。  做法:以上材料隔水炖一小时。  蜜枣山药  材料:熟山药500克,金丝蜜枣250克,白糖200克。  做法:  1、把山药去皮,先切成长5厘米的段,再切成1厘米厚的片。蜜枣剖成两半,去核。  2、把蜜枣和山药分别排在碗内成两排,余下的山药填放在碗里,撒上白糖,放清水50克。  3

7、、旺火蒸到白糖完全溶化时取出,将糖汁控出,翻扣在圆盘里,再把蒸蜜枣山药的汁,烧至浓稠时.浇在蜜枣山药上即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