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

ID:1727179

大小:4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13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_第1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_第2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_第3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_第4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证券金融金融研究论文题目: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证券金融金融研究论文题目: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中国农户存在着强烈的刚性生存消费金融需求,正规金融在为小农提供消费融资上失灵,然而内生于中国的小农生存经济的非正规消费金融机制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圈借贷与转移实现了在关

2、系圈内具有充分信息的农户横向风险共担。防卫性储蓄是农户面临完全私人信息性质风险时过度跨时消费平滑。两种非正规机制由于生存效用等同的条件下农户对信息成本和影子价格的权衡而共存。随着农户信息保密意识的增强和流动性约束的缓解使得关系圈对于农户生存消费的风险共担效果不断减弱,而农户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不断加强。[关键字]消费性金融,关系圈借贷与转移,防卫性储蓄,信息显示成本,影子价格一、引言农户的金融需求衍生于其生存消费缺口。当农户的收入不能满足某一时期上的生存消费,就出现了生存消费缺口。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位

3、的现状下,农户面临着收入和消费的双重不确定性,消费融资缺口依然存在,而且会随着农户生存成本的提高不断扩大。小农为该缺口融资的动机是强烈的,但是由于较高的信息成本以及不可能提供抵押等等原因很难从正规金融得到金融支持(张杰,2003),但是小农户却能稳定而且有效的通过传统的非正规关系圈内转移与借贷和防卫性储蓄为该缺口融资。国外的经验证据表明非正规转移的动机之一是出于风险共担(Plattea,1991)。而非正规的借贷也是保险的替代方式(Udry,1994)。非正规的转移与借贷主要局限于亲友网络中(Pla

4、tteau,1991),对特定的风险(如丧葬)相当有效,但另一些难以观察的个别风险冲击难以获得有效的分担,这表明即使在传统的亲友网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借贷余额较多的人更难以获得进一步的帮助意味着关系圈内借贷和转移没有达到完全的风险分担程度(Udry,1994)。一般认为非正规风险共担机制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且能使小农户有效应付收入波动和不可预计大额开支的逆影响,但是由于风险共担的关系圈内仍然存在着私人信息问题,这种机制不能达到完全的风险分散。农户有时候可能由于面临着完全私人信息的收入或消费风险

5、冲击或者借贷面临流动性约束而无法利用非正式的信贷市场为其消费缺口融资。Deaton(1991)的研究表明,即使家庭完全无法利用信贷市场,他们仍可利用资产作为收入波动的减震器来实现相当高程度的跨时平滑消费。只要家庭有正的储蓄,不可预见的暂时性收入下降或者大额消费支出就可以通过花掉储蓄来进行消费的平滑化。防卫性储蓄理论在吸收理性预期的思想基础上,引入不确定性及消费者跨时选择分析,认为消费者储蓄不仅仅只是为了将收入均等分配于整个生命周期,还在于防范不确定事情的发生。首次对预防动机的储蓄模型进行分析的是Le

6、land(1968),稍后,Sandmo(1970)利用两期模型得出了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将使消费者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而暂时风险厌恶递减的加总假说对收入的负面影响是其充分条件。防卫性储蓄假说认为当未来不确定性增加时,当前的消费会下降而储蓄会增加,特别是在流动性约束很强的发展中国家(Deaton,1997)。防卫性储蓄理论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不确定性同财富积累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不确定性越高,财富的积聚就越多。孙凤(2002)利用我国分省数据进行检验,发现确实存在着当期消费与收入方差的负相关关系,曹

7、和平(2002)年运用江苏句容县1995-1999年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风险环境每变化一个单位,防卫性动机将变动6个单位,中国农户约有5%的储蓄是用于防卫性动机的。史清华(2002)的研究表明,1986年到2000年,中国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03倍,而人均储蓄额增长了7.71倍。以上的文献说明了面临未来收入和消费不确定性的农户确实存在利用关系圈[1]内借贷和转移和自我防卫性储蓄为刚性的生存消费缺口融资的现象。本文将对关系圈内借贷与转移和防卫性储蓄的机制进行分析。本文还将从信息成本和内外源融

8、资成本的角度解释两种非正规机制为什么会共存,并且建立一个农户融资决策模型说明决定农户在两种融资机制中选择的因素,并进一步对两种非正规融资机制的演进进行了分析。二、关系圈内转移与借贷:禀赋和机制1.中国农户的关系圈禀赋与动态信息交流关系圈内非正规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在中国农村则是最为普遍和有效,关系圈内的风险共担机制需要关系圈内农户的信息对称才能形成。中国的小农户在面临未来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在作出最优金融决策时的具有特殊的初始禀赋条件,包括建立在亲友关系上的关系圈、以及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