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5709 林霞 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 陈寅恪

08125709 林霞 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 陈寅恪

ID:17320061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30

08125709 林霞 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 陈寅恪_第1页
08125709 林霞 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 陈寅恪_第2页
08125709 林霞 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 陈寅恪_第3页
08125709 林霞 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 陈寅恪_第4页
08125709 林霞 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 陈寅恪_第5页
资源描述:

《08125709 林霞 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 陈寅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孤独的大师陈寅恪学号:08125709学生:林霞学院:文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生平的描述,对他的一生的学术成就、政治品格、为人处世、人生遭遇等方面进行历史性的回顾和分析,试图了解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及陈寅恪最后惨死的历史原因。通过本文的分析,对于陈寅恪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文化地位有所掌握,对于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关键字:陈寅恪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社会宛如易中天在《劝君莫谈陈寅恪》中所说的一样,陈寅恪本来默默无闻,本不该为大多数人所知,却出人意料地红了起来。那么这一定是有原因。不单单是一本《陈

2、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已然长久地成为畅销书所能解释的。诚然,他一心向学,且独爱历史,没有什么大众喜闻乐道的作品,不如同时期的郭沫若有权、有名,不如钱钟书有《围城》显世。一本《柳如是别传》恐怕会被认为是某个不知名的人写的野史杂书。可他究竟是“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吴宓),“清华三巨头”之一,如此多的头衔之下,究竟藏着一个怎样的灵魂?一、陈寅恪其人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一)、显赫的家世和教育经历陈寅恪(chényínkè

3、,英文为TschenYinKoh)的父亲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亦是一位诗人。他的祖父陈宝箴是曾国藩的手下爱将,后来是湖南巡抚,支持变法,十分开明。由此可见陈寅恪的家世显赫、家风开明。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到陈寅恪12岁,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年自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

4、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后来他又去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

5、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人为导师,人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谦虚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他们都曾极力向校方举荐他。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  1928年,陈寅恪在上海结婚,时年37岁,夫人唐篔,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教师,在清华园相识,

6、两人志同道合。但是陈寅恪却并没有拿到任何大学的学位,他在国外,听到好的大学,好的教授便去,拿不拿学位倒是次要的。虽然如此,他依然凭着自己卓越的学识征服了大家。很多人慕名前来看望。甚至英国女皇也亲自发信慰问身体情况。(易中天.2010)可见他的影响之大。在清华十几年,他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至抗战爆发,转展八年,到西南联大任课。解放后亦受到当党和政府的帮助。十年动荡,排除他精神所受折磨,饮食等方面均得到照顾。在许多文人都要上台挨批的时候,甚至有人如刘节代表先生去挨斗,当有人问起时,刘答:”我

7、能代表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洪光华.2010)虽处乱世,足见他是多么受到尊敬。(二)、充盈的学识陈寅恪在外游历16年,勤奋好学,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也有人说他会二三十种语言。足见他的语言功底之扎实,学识之渊博。(岳南.2010)但是这些和他的勤奋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他的《与妹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虽在十分困难的时期依然各处奔走希望拿到珍贵的资料以供研究。“旧藏文即一时不能得,中国大藏,吾颇不欲失此机会,惟无可如何耳。又蒙古满洲回文书,我皆欲得……”(陈寅恪.1923)这样的精神

8、,早就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