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ID:17322767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30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_第1页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_第2页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_第3页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_第4页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出题:审题:审核: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霭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B.这些天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楫讨东西吃,我却暗暗流泪。C.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茫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D.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3.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B.

2、他本打算出让金石公司10%的股份以帮助老朋友走出困境,但随后发生的事情使其计划成为纸上谈兵。C.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D.他在外地工作了二十多年,直到今天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

3、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现代诗人,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早期诗歌意象朦胧、含蓄。因《雨巷》的发表轰动一时,被称为“雨巷诗人”。B.《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药》都是《呐喊》中的优秀小说。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梁实秋,现代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与徐志摩、闻一多同为新月社成员。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

4、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庄周屈原比较论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

5、”,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景和浓郁的抒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章》《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屈原既是诗人,又是哲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

6、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或艺术的范畴,而达到了整个文化精神的领域。“哲诗”庄子与“诗哲”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期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

7、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话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在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以美起真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