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

ID:1733278

大小:17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3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_第1页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_第2页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_第3页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_第4页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一)早期儒学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2)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2.孟子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唯物主义),还对“

2、礼”进行深入的讨论。(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学派代表主要内容影响老庄之学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无为”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法家思想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法治;主张因时变革。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

3、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的主张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三)百家争鸣形成的意义:(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儒学的兴起(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成为正统思想)1、原因(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要求思想上“大一统”。(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2、客观评价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5、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3、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三宋明理学(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理学是在儒学基础上,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2.朱熹的理学思想:“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3.朱熹与其思想的历史地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四明

6、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李贽的反正统思想主张。(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主张男女平等)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11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

7、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李贽的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思想1.共同点:(具有民主色彩思想)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工商皆本);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2.各自特色:(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

8、威还要大;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2)顾炎武:启蒙精神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