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

ID:17340794

大小:27.2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30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_第1页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_第2页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_第3页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_第4页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  导语:《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欢迎阅读参考。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  一、教材把握: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全文共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

2、应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竞”等字。  4、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

3、山川之美。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析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板书:山川)同学们,看到“山川”这两个字,你们脑海里马上浮现了什么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老师点评)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出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也看出你们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的感受一番。《答谢中书书》(板书标题)  解题:书,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信。  (二)朗读感知:  1、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范读,纠正字音

4、,注意节奏。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找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5)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  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  (三)欣赏美点:  1、老师引入:“山川之美

5、,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句中,读出了之美,作者写出了它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

6、,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第三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欣赏“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问题一:我们欣赏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非常和谐,但这一句中间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

7、八糟,这个字是否该换一换,比如用“齐”“共”等等?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问题二:你觉得这一句还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别传神?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三:“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沉鳞”指潜游在水中的鱼,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问题四: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描绘这幅画面吗?  学生动笔写,并自由表述。  (四)体悟感情:  老师引入:有个词叫“文如

8、其人”,也就是说通过文章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从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闲和清高,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现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与谢公相提。  (五)想象拓展:  老师引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