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课反思——中班音乐《小鼓响咚咚》活动反思

汇报课反思——中班音乐《小鼓响咚咚》活动反思

ID:17343367

大小:14.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0

汇报课反思——中班音乐《小鼓响咚咚》活动反思_第1页
汇报课反思——中班音乐《小鼓响咚咚》活动反思_第2页
汇报课反思——中班音乐《小鼓响咚咚》活动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汇报课反思——中班音乐《小鼓响咚咚》活动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汇报课反思——中班音乐《小鼓响咚咚》活动反思案例描述:  案例1  活动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小鼓,提问:“小鼓怎么唱歌的?”  幼儿:“咚咚咚,咚咚咚······  教师出示鼓谱。  幼儿跟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部位敲打节奏,熟悉节奏。  案例2  师:“这首歌曲有几段“”  幼:“两段。”  师:“两段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幼:“第二段唱轻一点,因为妹妹在睡觉······”  师追问:“那第一段呢?”  幼:“第一段响一点,很开心的······”  案例3  教师演唱并表演歌曲,幼儿完整欣

2、赏后分段学习,出示图谱。根据不同情绪出示笑脸,教师解释笑脸所代表的意思。教师边演唱边根据歌曲性质画出图谱,接着把注意力投向学习歌曲,而忽略了图谱,刚调动起来的气氛来了一个转折。@_@我是分割线@_@案例4  歌曲欣赏后未熟悉歌曲内容,直接进入主题——学。  教师带唱,幼儿跟唱。  导致幼儿对演唱歌曲内容的不熟悉。  案例5  和笑脸宝宝做游戏,先分两半演唱,再分男女唱,接着男女交换,最后整体表演。  反思:  1、实物导入,激发兴趣,设计新颖特别。看着鼓谱,敲打节奏,并且用手指、手掌交换不同的部位敲打节奏,幼儿在浓郁、轻松的氛围中掌

3、握基本节奏,感受乐趣。  2、幼儿的回答着实另听课老师佩服与赞叹,这是平时经验积累的表现。孩子们平时就得到了音乐的熏陶,情感的理解,所以这样的表现在意料之内。  3、对笑脸表情解释的机会应该留给孩子们,这样能加深幼儿对两段歌曲不同情感理解的印象。图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看完图谱就转到对歌曲的学习好像太“对不起”这张图谱了。图谱原本的用意是服务于歌曲的学习,情感的理解。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充分利用好。  4、学唱歌曲的重点是把歌曲学会,所有的“花哨”环节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会学这首歌曲,但是恰恰遗忘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熟悉歌词。

4、教师如果用朗朗上口的语调和孩子们一起朗诵一下歌词,@_@我是分割线@_@那么孩子们也不至于学得那么困难了。再次,教师应该适时“退隐”,一直带真孩子一起唱,那么孩子们有了依赖性,想都不想歌词就跟着老师一起唱了。  5、一开始就分两半,孩子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呢,一开始应该让孩子们一起演唱,一起来感受微笑宝宝所代表的两段不同的情绪。等孩子们亲自感受到了,再分开一起表演,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有响和轻的经验了。  完美的开头另人期待,但是由于熟悉歌词的疏忽成了活动的败笔。但是不管怎样,我尝试了,我便成长了。这次的选材经历复杂、曲折,最终绕了一个大圈

5、圈还是回到原点也是我和这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缘分。我想结果并不重要,只要在经历后反思、总结就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孩子们表现的很出色,有老师表扬我的歌声也很出色,这些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谢谢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有你们真好,让我感觉到了温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