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揭秘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揭秘

ID:17356545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0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揭秘_第1页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揭秘_第2页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揭秘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揭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共和国的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其中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架飞机,在南昌东南角的一片废墟上秘密诞生。  那里距离南昌市区仅5公里,厂名叫「国营320厂」,建厂初期有职工一万多人,直属中央二机部领导。笔者当年从该厂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80车间当车工,亲自参与了首批飞机的制造,目睹了首架飞机成功飞上蓝天。  艰苦建厂,培训人才  发展共和国航天工业的基地之所以选在南昌,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在南昌留下了飞机厂的残缺旧址。1935年国民党政府与意大利合作,在南昌市东南近郊建造了「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2、先期建有几个机棚和一个八角亭办公楼,机器设备由意方运来,人员各出一半。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经常空袭南昌飞机厂,意方人员全部撤回国内,飞机厂遭受严重损失,遂向大后方四川转移。经过一年多的艰辛辗转,飞机厂于1939年在丛林山沟「海孔洞」里重新建立,改名「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生产了几十架木质结构的战斗机、教练机、滑翔机、运输机。日本投降后,该厂迁回南昌。到1949年,国民党把主要设备和大部分人员运往台湾。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尚未带走的30多台旧设备、4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办公楼及一条1500米长的碎石跑道与指挥塔

3、台,成立了「南昌航空站」,并与南京航空配件厂(即22厂)合并。  1951年初,中共中央作出建设我国航空工业的决策,4月23日,政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局,并在南昌飞机厂遗址上建立新的飞机制造厂。5月,重工业部代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何长工,对党领导研制第一架新型飞机十分关注,他来到南昌后充满豪情地说:「我党打响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是在南昌,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也要出在南昌啊!」为此,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成立以省长邵式平为主任、原22厂厂长郦少安为副主任的建厂委员会,着手开展声势浩大的建

4、厂工作,制造新中国第一架新型飞机。  1951年冬,江西省技术工人养成学校首次招了1000余名青年学生,一边开展劳动建校,一边进行半天上课、半天实习,即上午学政治、语文、数学、车床工作法、机械制图等,下午按不同专业进厂到各车间实习。由于厂里非常需要大批技术工人,这些学生只经过一年的紧张培训,便全部分配到各车间工作。  精心设计,昼夜制造  1953年,我国拉开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帷幕,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项工程,成了「一五」期间的基本内容,其中飞机制造业便是首批主要项目。1954年经过中苏谈判,苏联派了大批专家来我国帮

5、助建设,其中约有50位苏联专家被安排在320厂帮助指导。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

6、mber  这时吴继周已担任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他首先狠抓5种不同型号的飞机修理,如在148天内就修理了雅克18号飞机38架。接着开始了零部件的试制工作。1954年4月1日,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奉中央指示,电令320厂率先试制整架雅克18型飞机,电文说:「根据你厂发展现状及空军建设的需要,第二机械工业部正式批准你厂提前生产雅克18初级教练机的制造计划,并保证在本年内生产10架。」  接到电令后,吴继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和布置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原计划在1955年第三季度实现飞机上天,现在要提前一年完成试制任务,真是谈

7、何容易。  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的一些青年设计人员,面对这么多的算式、资料和图纸,深感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为了及早设计出新中国自己的飞机,他们以不服输的气概,夜以继日,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俄语、数学、力学等知识。他们为了计算几页数据,在非常枯燥而繁杂的运算中,以顽强的毅力,整天泡在设计室里,耗费了20多斤白纸。  飞机零部件紧锣密鼓地完成后,进入初装和总装的攻坚阶段。装配车间夜以继日地开展了紧张的劳动竞赛,型架车间组织了技术攻关小组,连续9昼夜土法上马,解决了最棘手的机身骨架难题。在飞机部件装配过程中,发现外翼、机身和铆接技术

8、问题最多,车间主任朱春芝便把铺盖搬到了车间,一再表示,不攻下此道难关决不下一线。许多职工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连续30多个小时不下生产线,结果劳动模范汪有才经过反复试验,从6月9日初装,到6月28日总装,仅用了20天时间,终于攻下了飞机起落架收放时贴面达不到要求的关键难点,后通过静电检验,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