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冠心病—医学课件

教材冠心病—医学课件

ID:17391154

大小:2.55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08-30

教材冠心病—医学课件_第1页
教材冠心病—医学课件_第2页
教材冠心病—医学课件_第3页
教材冠心病—医学课件_第4页
教材冠心病—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材冠心病—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疾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五种临床类型。冠心病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理改变早期为内膜下脂质沉着,继而局部隆起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好发部位依次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及

2、左冠状动脉主干,多发生在近心端分叉处,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受阻,冠脉储备功能降低。当心脏负荷增加或冠脉痉挛,可引起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导致临床心绞痛发作。如长期反复缺血、缺氧,可导致心肌变性及纤维化,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如斑块发生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闭塞、血流阻断、局部心肌缺血坏死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坏死心肌组织修复形成瘢痕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理与临床冠脉循环与心肌缺血冠脉循环: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大部分静脉血通过冠状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回流入右心房。心肌供血特点:静息状态下,正常成人CBF约占心输出量的5%。心肌平时从

3、血液中摄取的氧(血液含氧量的65%-75%)远较其他组织(10%~25%)要多,已接近于最大量。因此,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已难于从血中摄取更多的氧,只能通过增加CBF来满足。病理与临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flowreserve,CFR):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具有很大的储备能力,在运动、缺氧等情况时,冠状动脉能够适度扩张,CBF可增加至静息时的4~5倍甚至更多,以满足心肌代谢需要。这种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能力被称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flowreserve,CFR)。病理与临床心肌缺血影响因素1.心肌缺血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2.心肌缺血

4、与CBF减少相关;3.心肌缺血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有关;总之,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氧量之间发生矛盾,CBF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所致,与冠脉病变程度、心肌耗氧量增加以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病理与临床心肌缺血与室壁运动异常心肌缺血是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eginalwallmotionabmormalityRWMA)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动物实验证实,冠状动脉结扎后,所供血区域心室壁几乎立即就会出现RWMA,早于心电图ST-T改变。Hauser等在冠脉成形术中采用超声实时观察室壁运动,证实在冠脉阻断后19s±8s即出现RWMA,阻断30s后出现心电图

5、异常,39s±10s才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RWMA是心肌缺血早期、敏感的特征性指标。病理与临床室壁节段划分方法RWMA是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缺血敏感和特征性指标,为便于RWMA的定位和定量分析,人为地将左心室壁分为若干节段。1989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mericanSocietyofEchocardiography,ASE)推荐的十六节段分段法。病理与临床十六节段划分法首先沿左室长轴,将左心室壁分为三段,产生出左心室三个环状短轴切面,分别为:1.基底段:从二尖瓣环至乳头肌顶部2.中段:即乳头肌段3.心尖段:乳头肌下缘至心尖再参考左室长轴和短轴3600圆周,将基

6、底段和中段按每600划分为一段(12段),心尖段按每900划分为一段(4段),共计16个节段。病理与临床十六节段划分法各节段定位与命名示意面病理与临床1前壁基底段2前间隔基底段3室间隔基底段4下壁基底段5后壁基底段6侧壁基底段7前壁中段8前间隔中段9室间隔中段10下壁中段11后壁中段12侧壁中段13前壁心尖段14室间隔心尖段15下壁心尖段16侧壁心尖段左前降支供血右冠状动脉供血左回旋支供血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HeartAsocietion,AHA)建议统一采用的十七节段分段法“牛眼”示意图病理与临床室壁节段与冠脉供血关系对室壁进行节段划分的目的主要有

7、两个方面:1.便于对RWMA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2.所划分的各室壁节段与冠脉供血之间应存在相对国定的良好对应关系,便于判断病变冠脉。十六节段分段法各室壁节段与冠脉供血大致关系见下表。病理与临床冠脉血管供血节段左前降支(LAD)1、2、7、8、13、14、15、16段左回旋支(LCX)5、6、11、12段右冠状动脉(RCA)3、4、9、10段室壁运动异常检测与分析二维检查方法1.目测法在实时状态下,目测对比观察室壁运动幅度,确定是否存在局部室壁运动减弱、消失、反常运动及室壁瘤等,并对异常部位进行定位。心肌缺血或梗死室壁节段出现运动异常的同时,正常供血节段室壁可出现

8、代偿性室壁运动增强。检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