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防治课件

运动损伤防治课件

ID:17396757

大小:373.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8-30

运动损伤防治课件_第1页
运动损伤防治课件_第2页
运动损伤防治课件_第3页
运动损伤防治课件_第4页
运动损伤防治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损伤防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动中常见损伤的防护与治疗一、运动中常见损伤的类型与原因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发生原因与训练安排、技术动作掌握、运动环境等等因素有关。(一)、运动损伤的类型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如皮肤损伤、肌肉与肌腱损伤、关节损伤、韧带损伤、神经损伤及内脏器官损伤等。2、按受伤后皮肤和黏膜完整性分★开放性损伤:伤处皮肤和黏膜完整性破坏,如擦、刺、裂伤及开放性骨折。★闭合性损伤:伤处皮肤和黏膜完整,如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腱鞘炎、骨膜炎、闭合性骨折等3、按受伤轻重分★轻伤:伤后仍可完成训练计划。★中度伤:伤后不能完成训练计划,受伤部位需休息治疗。★重度伤:伤后完全不能训练,必须

2、休息治疗。4、按损伤程度分:★急性损伤:突然导致的损伤。★慢性损伤:(劳损)局部过度负荷、多次微细损伤积累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为陈旧性损伤。(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1、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运动损伤的发生与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有关。主要是教练员缺乏安全教育和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在运动损伤发生后不注意分析原因,以避免损伤的重复发生。2、训练水平不够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专项技术训练、心理素质训练不够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身体素质不足:肌肉力量和弹性较差,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也较弱,反应迟钝,易造成损伤。★专项技术训练不够:受训者动作要领掌握不好,不规范的技术动作,极易打破身体结构

3、、机能特点和运动时生物力学原理而发生损伤。★心理素质较差:受训者缺乏勇敢顽强、坚毅果断和很强的自控能力,也是致伤的原因。3、训练安排不当★准备活动不充分: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处于“惰性”阶段,就进入大强度训练,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局部训练负荷过大:局部负荷过大,专项训练过于集中超过肌体的承受能力,造成损伤。★违背科学训练的原则:训练组织者违背训练原则,不按照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和全面、系统训练的原则,盲目地不讲科学地训练必然导致运动损伤。4、受训者生理、心理状态不佳:如伤病初愈、身体疲劳、功能下降,因某种原因引起情绪低落,使注意力减退,肌体的反应迟钝,是

4、出现损伤的因素。5、场地、器材、保护用具、服装不符合要求:因这些原因造成的损伤也屡见不鲜。(三)、运动损伤的预防1、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要对受训者进行经常性和有针对性的预防运动损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对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医学常识,掌握必要的预防治疗手段。2、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机体运动能力:训练中要注意加强提高全面身体素质的练习,避免局部练习过重,提高身体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3、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训练:作为教练员在制定和执行训练计划时,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训练时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有相应的预防措施。4、加强训练中的保护和自我保护:训练中适当的保

5、护和帮助,可以增强受训者的信心,避免意外事故。同时受训者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5、建立、健全医务监督制度:对训练场地、器械、防护用具定期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受训者的服装(鞋袜)要符合训练的要求。6、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早发现伤病,避免带病训练,造成因体力不支而发生损伤。二、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一)、急性骨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通常见于骨折与骨裂。伤势重、合并损伤多、恢复慢。骨折与骨折征象:骨的完整性被破坏,主要分闭合性和开放性骨折。发生的原因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与韧带牵拉、应力等。1、骨折的征象主要有:疼痛、肿胀、淤血、功能丧失、畸形、假关节、骨摩擦音,Χ线诊断。2、骨折的处理:正确

6、的判断和现场处理对骨折的愈后关系密切。伤后不要随意搬动(特别是脊柱、颈部),有条件的可以做临时固定。(二)、关节脱位的处理方法关节脱位是指骨关节失去正常位置,主要有全脱位与半脱位。1、原因:间接暴力引起。2、征象:与骨折相近。3、处理:如上肢关节可用三角巾悬挂固定,下肢关节无须固定,用担架送医院。(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皮肤或黏膜失去完整性,损伤部位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裂伤、切割伤等。处理原则:止血、清创、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对于含有铁锈的伤口,要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1500---3000国际单位,还可口服适量的抗菌素。(四)、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由于用力不当,致使局

7、部肌肉、韧带、软组织发生扭伤或撕裂,受伤部位出现淤血、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等症状。急性损伤:分早、中、后3个时期。★早期:伤后24---48小时内,处理原则:制动、止血、防肿、减轻炎症。伤后立即进行冷敷、加压包扎,严禁热敷、按摩等。★中期:24---48小时后,处理原则:改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淤血与渗出液的吸收,加速组织再生修复。可采用外敷伤药、按摩、理疗、针灸等治疗。★后期:伤部肿、痛征象基本消除,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