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疾病医学课件

药源性疾病医学课件

ID:17397374

大小:2.44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8-30

药源性疾病医学课件_第1页
药源性疾病医学课件_第2页
药源性疾病医学课件_第3页
药源性疾病医学课件_第4页
药源性疾病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源性疾病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余姚阳明医院褚建波药源性疾病2“反应停”致“海豹样婴儿”2021/7/13环丙沙星致光敏性皮炎2021/7/14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s,DID)药品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组织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它既是医源性疾病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延伸。2021/7/1分类1、药品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理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可预防的,危险性较低2、变态反应、特异反应性疾病----较难预防----发生率低----危害大,可导致死亡药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本身状况相关的因素年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精神周

2、期、病理状况等与医药人员不当用药有关的因素过量长期用药、不恰当使用药物、多种药物的混合应用等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引起的急性中毒药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药源性疾病的分布特点组织器官损害性分布药品种类致病率分布疾病的人群分布(年龄、性别、遗传因素、个体差异)药源性疾病的分布特点组织器官损害性分布肝损害: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外胆道阻塞、脂肪肝等11类200多种药物如抗菌素、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等肾损害:肾小管损害、肾衰竭等常见药物:两性霉素B、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等高血压、心力衰竭、神经系统损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变态反应等组织器官损害性分布药品种类的分布多见:β-内酰胺类、大环内

3、酯类、镇静催眠药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类、维生素类、胃肠道解痉药、止吐药其次:中药注射剂、抗生素、外用药等药品种类的分布疾病的人群分布年龄:幼儿、老年人>成年人性别:女性的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男性:药源性狼疮、氯霉素所致再障等遗传:葡糖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引起溶血性贫血个体差异乙酰化多态性:慢乙酰化快乙酰化外周神经炎增加肝脏毒性异烟肼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作用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药物方面的原因1、药效学因素2、用药途径及给药方法因素:盲目改变给药途径、剂量、疗程、适应症;忽略禁忌症、配伍用药问题3、药品因素:药物固有毒

4、性未被认识,在应用中逐渐发现生产、调配过程中要求不严,混进不该有的毒性物质药物变质、污染、混淆、过期失效、仓贮条件不符合规定或久储后的分解产物等导致疾患4、药物相互作用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13机体方面的原因种族、性别、年龄、体重等及个体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不同时间用药妊娠、过敏和病理状态等不合理用药的原因疾病的诊断及用药选择诊断有误或对药品不熟悉,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不利,缺乏血药浓度监测及用药追综随访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14药源性疾病分类量效关系密切型(A型)量效关系不密切型(B型)按病因分类15由药物本身或/和其代谢物引起,是药物固有作用增强和延伸,具

5、剂量依赖性一般可以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裔作用2021/7/1(量变型异常)A型16B型(质变型异常)2021/7/1特异质反应变态反应遗传因素造成先天性代谢紊乱的表现接触某种药物后表现出来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药理作用无关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与药物固有作用和剂量无关,与特异体质有关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17病理分类功能性改变:抗胆碱和神经节阻断药引起无力性肠梗阻,利血平引起心动过缓器质性改变:炎症型:药物性皮炎萎缩型:胰岛素注射部位,脂肪萎缩、表皮变薄增生型:苯妥英钠引起齿龈增生发育不全型:四环素引起牙齿釉质发育不全药源性疾

6、病分类病理分类血管血栓型:药物变态反应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造影剂引起的血管栓塞赘生与癌变型:药物致癌变变性浸润型:青霉胺引起天胞疮样皮损、表皮细胞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坏死胚胎型:妊娠3月内引起胎儿畸形或脏器发育不全中毒型:一次过量或慢性蓄积导致药物中毒药源性疾病分类(一)药物的变态反应药物的变态反应是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的一种免疫反应。常见药源性疾病的类型20⒈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组织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的IgE抗体结合后释放的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和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等导致的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为鼻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引起

7、Ⅰ型变态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局麻药、含碘化合物等。其中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是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首位。21⒉Ⅱ型(细胞毒型)变态反应药物与体内IgG、IgM或IgA抗体结合后,再与细胞膜蛋白质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补体作用下细胞溶解。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有保泰松、甲磺丁脲、甲硝唑等,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利福平、奎尼丁等。22⒊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药物与体内IgG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参与下损伤内皮细胞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