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心医学课件

中医五脏心医学课件

ID:17397535

大小:1.1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30

中医五脏心医学课件_第1页
中医五脏心医学课件_第2页
中医五脏心医学课件_第3页
中医五脏心医学课件_第4页
中医五脏心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五脏心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五脏(心)学号:73~84内容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与体窍志液的关系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在体合脉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汗为液其华在面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附:心包络(一)生理功能心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1、心气的充沛2、心血的充盈3、脉管的通利心主神志(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理: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病理: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二)与

2、体窍志液等的关系在体合脉—《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可从脉象反映出来。心合脉,成了切脉的理论根据之一。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论》:“心主舌……在窍为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例: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在志为喜—《素问·阴阳应象论》:“心……在志为喜。”喜为心之志,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关系密切。愉快的情绪,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

3、身心健康。若暴喜或喜乐过度,不仅无益,反而使心气散乱,精神不能集中,所谓“喜伤心”。在汗为液—《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心为汗。”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同源,均为水谷精气化生,故曰“汗血同源”。心在脉为血,在津为汗,汗为血之液,故称“汗为心之液”。其华在面—《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面部色泽反应出来。心功能健全,血脉充盈,循环通畅,则面色红润光泽;反之,心脏功能失调,可引起面部色泽异常。如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面白无华;心脉瘀阻,则面色青紫。(三)、脏腑间的关系心与肺心主血脉,肺主宗气、朝百脉。心与肺的关系主要反映在气与

4、血、血液循环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方面。1.肺气助心行血2.心血布散肺气心与脾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1.生成: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2.运行:人体血液的运行,除了靠心气的推动、肺气的资助外,还需依赖于脾气的统摄。心与肝心与肝的关系主要是主血和藏血,主神明与调节精神情志之间的相互关系。1.血液:心主血,肝藏血。2.情志: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心与肾心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与火、精与血两个方面。1.水火既济2.精血互生3.精神互用4.君相安位附: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的外膜,附有络脉,是通行气血的道路

5、。心包和心都和中枢神经的活动有关,如果外邪侵犯心脏,首先是心包受到影响,如高热引起的神昏谵语,发狂,称之为“热入心包“;痰阻心窍,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不醒等心神的症状,也称为“谈蒙心包”。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属于脏。如何养心?养心主要做到心静,心静天然凉。长于补养心的人,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气保养心脏,炎天宜多吃心神安定之品:茯苓、莲子、百合、小枣等同时,还要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莲菜粉、银耳、大西瓜、鸭肉等除此,多吃点"苦"瓜,因为苦入心,可养阴清热除烦,如苦瓜、绿夹豆等。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