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血知识与成分输血的优点.doc

浅谈输血知识与成分输血的优点.doc

ID:1739940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0

浅谈输血知识与成分输血的优点.doc_第1页
浅谈输血知识与成分输血的优点.doc_第2页
浅谈输血知识与成分输血的优点.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输血知识与成分输血的优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输血知识与成分输血的优点【关键词】输血知识;全血;成分输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现就工作中的体会和所学到的知识与大家探讨如下。  1输血前应做哪些化验项目输血前必须做ABO血型的正向和反向定型,以及患者和献血者之间的交叉配合试验(含抗球蛋白试验),输血液成分,按成分血

2、的要求配血。在Rho(D)阴性率较高的地区,还应常规做Rho(D)血型检定。对经产妇或有输血史的患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必须相容才可输血。  2为何全血并不全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4±2)℃保存有害;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很难保存;凝血因子Ⅷ和Ⅴ不稳定,保存1d~3d活性丧失。  3全血有哪些主要缺点  3.1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

3、所以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输血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3.2全血输入越多,代谢负担越重  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全血的血浆内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3.3输全血比任何血液成分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因为人的血型十分复杂,同种异体辅血,尤其是输全血,将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无效。  4为何急性失血失掉是全血,不一定要用全血来补充3急性失血患者失掉的的确是全血,但补充的全血并不全;急性失血患者不但丢失

4、全血,还有大量的功能性细胞外液转移到第三间隙而使血液浓缩;在补充血容量、止血和输血这三项主要抢救措施中,首先是辅液恢复血容量,其次是止血(药物或手术),最后才考虑输血;通常的输血方法是: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主要是红细胞)合理搭配使用。若失血量过大或已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则需根据病情选用浓缩血小板、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急性大量失血患者也有输注全血的指征,最好选用保存期短的全血。  5为何现在不提倡输全血,而提倡成分输血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或活性,起不到治疗作用;

5、全血中主要有效成分是红细胞,其疗效与红细胞相似,而不良反应却比红细胞多;成分输血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浓度高、针对性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6成分输血有哪些优点  6.1一血多用,节约血源  如将采集的一袋全血分别制成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就可分别输给只需要输注红细胞或只需要输注血浆的患者,这样就不需要采集两袋全血输给患者。  6.2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输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仅是浪费,而且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如果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就可避免不需要的成分所引起的反应,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6

6、.3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病毒在血液的各种成分中不是均匀分布的,白细胞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安全。如贫血患者,不输注全血而输注红细胞,避免了大量输入不必要的血浆,减少了感染病毒的危险性。  6.4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保存方式,如血小板在特制的塑料血袋中,(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d,新鲜冰冻血浆在-20℃条件下可保存1a等,临床如有需要可随时发出。  6.5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  因为每一种血液成分在制备过程中都

7、要经过提纯、浓缩,其容量很小而浓度和纯度很高,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3根据国内外输血医学发展水平及在医院医疗的实际,结合输血经验,探讨建立临床输血安全的必要性及相关方法,以提高输注治疗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风险、节省输血费用,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取得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1]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33.  [2]席惠君,叶萍.临床输血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9:1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