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症a—医学课件

小儿遗尿症a—医学课件

ID:17401446

大小:29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30

小儿遗尿症a—医学课件_第1页
小儿遗尿症a—医学课件_第2页
小儿遗尿症a—医学课件_第3页
小儿遗尿症a—医学课件_第4页
小儿遗尿症a—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遗尿症a—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遗尿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种病症。正常小儿1岁后白天已渐渐能控制小便,。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小儿遗尿症病因病机遗尿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而致的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为主要临床特点。病因喂养不当,饮食失节,病后失调。主要在肾与膀胱。肾气不足,膀胱虚寒。病位病机主要病症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一、肾气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职司二便;膀胱主藏尿液,与肾相为表里。肾气不足,就会导致下焦虚寒,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司,不能约束水道而遗尿。症候尿的次数与性质:每晚尿床1次以上,小便清长;全身表现:面白少华,神疲乏力,

2、智力较同龄儿稍差,肢冷畏寒;检查: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二、肺脾气虚肺主敷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湿,肺脾二脏共同维持正常水液代谢。若肺脾气虚则水道制约无权,所谓“上虚不能制下”。此证又常见于屡受外感,哮喘频发,喂养不当,消瘦赢弱的患儿。症候尿的次数与性质:遗尿;全身表现:肺脾气虚证,如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稍动就出汗;检查:舌淡苔薄白。西医学认识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

3、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诊断(1)、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2)、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理化检查(1)、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2)、X线检查:平片

4、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3)、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治疗治疗原则:补脾益肺、温补肾气。治疗方法小儿推拿法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法小儿推拿治疗法常用穴位:上肢部穴位:推脾经、推胃经、推肝经、推肾经、推小肠;下肢部穴位:三阴交;腹部穴位:气海、关元、中极;背部穴位:腰腧、肾腧。常用手法推法、摩法、按法。治疗步骤:1、上肢部;2、下肢部;3、腹部;4、腹部;治疗时间:每日1~2次;每次3分钟左右。药物治疗一、肾气不足治则:温补肾阳,固涩小便。方药:菟丝子散加减

5、。药物组成: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附子功用:温补肾阳以暖膀胱;山茱萸、五味子、牡蛎、桑螵蛸功用:滋肾敛阴以缩小便。二、补脾益肺治则:益气和胃。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陈皮理气;当归养血;升麻、柴胡升提中气;益智仁、山药、乌药温脾固涩。肺脾之气得补,膀胱之气得固,则遗尿可愈。针灸疗法(1)、体针:主穴取肾俞、关元、膀胱俞、中极配穴取三焦俞、委中、三阴交、阳陵泉每次各选1~2穴。睡眠较深者,加神门心俞;面白少华,自汗者,加肺俞、尺泽。(2)、耳针:取皮质下、神门、内分泌、肾、肺、脾。预防

6、与调护预防(1)、勿使患儿白天玩耍过度,睡前饮水太多。(2)、幼儿每晚按时唤醒排尿,逐渐养成自控的排尿习惯。调护(1)、夜间尿湿后要及时更换裤褥,保持干燥及外阴部清洁。(2)、白天可饮水,晚餐不进稀饭、汤水,睡前尽量不喝水,中药汤剂也不要在晚间服。(3)、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打骂体罚,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