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语文】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ID:17401517

大小:142.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30

【语文】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_第1页
【语文】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_第2页
【语文】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_第3页
【语文】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_第4页
【语文】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豫章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投奔(bèn)赍(jī)发拮据(jù)茕(qióng)茕孑立B.糍(cí)粑央浼(miǎn)喧阗(tián)轻鸢(yuān)剪掠  C.叫嚣(xiāo)毗(pí)邻拱券(xuàn)数见不鲜(xiān)D.岑(cén)寂迤(yǐ)逦接榫(shǔn)一蹴(cù)而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仓敖萧索笑眯眯完璧归赵B.缔造颦蹙穹窿顶不落言荃C.讥诮付梓万应锭哀

2、声叹气D.蕴藉平添膨胀率臭名昭著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近年来,国家启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B.在“双十一”连年火爆的背后,充分反映了互联网经济的强大活力及其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巨大能量。C.自古及今,流传下来的关于“忠”“孝”的文章非常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们常说的“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是得到人们公认的。D.立春是中国古代最早形成的八个节气之一,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我国在春秋时就有隆重的迎春礼,并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踏春等众多

3、节俗。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多文化、多元素的共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喜欢清晨在晨雾细雨中漫步它的小巷,领略它的市井生活。也喜欢呆在旧宅里翻阅它的古老和从前。①仿佛穿越在以往和现在,两种时代的文化对比和碰撞,才让你体会经久不衰的凤凰②它的巷子有多深,它的多元素民间艺术就有多广③凤凰的墙有多老,它的故事就有多长④它的宅子有多老,它的文化底蕴就有多深⑤我爱凤凰,爱它的古老和现在A、⑤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⑤C、⑤③②④①D、③②④①⑤

4、13二、阅读(24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5~7小题。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陈望衡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

5、文明的内涵。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

6、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第三,将

7、生命意味的美提升到生态意味的美。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而生态意味的美则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生态的网络系统只存在于人的理解与想象之中,它的审美实现呈不断的发散状态。第四,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理念,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而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受到尊重。第五,荒野的审美价13值为人们所重视。当荒野被人们接纳并视为生命之根时,其实它已经“人化”了。正是凭借工业文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成就,加上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为人们提供的视野与观念,人

8、们才能欣赏荒野的美。(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7月15日14版,略有删改)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B.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