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_外人_身份_以榆钱村春节家祭为个案_王卫华

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_外人_身份_以榆钱村春节家祭为个案_王卫华

ID:17404613

大小:318.8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31

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_外人_身份_以榆钱村春节家祭为个案_王卫华_第1页
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_外人_身份_以榆钱村春节家祭为个案_王卫华_第2页
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_外人_身份_以榆钱村春节家祭为个案_王卫华_第3页
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_外人_身份_以榆钱村春节家祭为个案_王卫华_第4页
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_外人_身份_以榆钱村春节家祭为个案_王卫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_外人_身份_以榆钱村春节家祭为个案_王卫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2年第2期民俗研究No.2,2012总第102期FolkloreStudiesSerialNo.102主持人语(刁统菊)以中国妇女为对象的研究,早期一直是在陈东原的五四妇女史观影响之下的偏重“妇女史”的研究,后来产生的新动向是从国外“社会性别”概念引入以后开始的。国内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对女性进行专门研究则相当晚近,较多地受到了海外学者研究路径的影响,大多关注女性自身经验和能动性,颠覆了单纯视女性为父权制受害者的传统观点,力图通过将女性置于日常生活之中来揭示其主体性。学术研究既要立足学科本位,又要充分把握学术前沿,因此民俗学对女性民俗的研究是在多学科

2、的视野中,凸显民俗学惯用的深度田野访谈方法,强调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女性。这一研究取向,是将“女性”作为一种分析性概念,着眼于具体个案而试图“微言大义”,参与到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中。本期刊发的四篇有关女性民俗研究的论文,大致如此。在中国汉族社会,一方面,女性的社会位置与男性凭血缘即获得固定地位不同,其出生、婚嫁、生育、丧葬都会对她的地位、身份产生关键影响;另一方面,一旦女性嫁入婆家生儿育女,其社会角色往往湮没于琐碎的家庭生活之中而难于观察。王卫华《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外人”身份》一文,把女性放置在春节期间祖先祭典这样一种绝对排斥女性的语境中,显示出女性“外人”身份被

3、极端强化。王均霞在《在自我与家庭之间:纪村女性与两种邻里圈的建构与维持》中,关注的焦点是乡土社会已婚女性在人际关系上的显在和隐在特征。女性在建构和维持情感性邻里圈、实现自我情感需求的同时,更通过仪式性交往来维护家庭在村落社区中的面子与地位,主导着一个工具性邻里圈。而刘惠萍的《族群性别文化与讲述活动———以花莲客家族群讲述人为例》,则阐释了在民间文学的讲述活动中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及其原因。显然,男性似比女性更擅长讲述。这样的倾向,与性别权力关系、传统社会的族群性别规范等结构性因素有密切联系。由于美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发端以后就被认为是一个经验性的领域,因

4、此我们也愿意关注有关这一脉络的基本情况。李靖《美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研究的理论之路》一文,围绕着女性民俗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权力问题,评析和反思了上世纪70至90年代期间的重要研究。这期间的研究,最重要的仍然是“经验性”,1993年玛格丽特·米尔斯“回到资料和实践,回到未来”这一观点至今仍发人深省。因为,“民俗学的‘经验性’同时意味着理论性,不过是一种从下至上意义上的理论性。”论女性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外人”身份———以榆钱村春节家祭为个案王卫华[摘要]在中国农村汉族社会,女性在其生长的血缘亲属体系中被看作“外人”,其最突出的显示语境是春节期间的祖先祭典活动,“外人”禁忌使这

5、种身份被极端强化。绝大多数妇女通过婚姻完成从自己血缘家族到夫家家族的身份转换,并据此确立在亲属体系中的地位。血缘家族体系中的“外人”身份使得女性的家族身份因失去先赋性而带有被动色彩,影响其家庭、家族乃至社会地位的确立。榆钱村的调查可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个案。[关键词]农村妇女;春节家祭;外人身份;外人禁忌[作者简介]王卫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1)。[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985”工程三期项目“春节习俗与女性身份意识”(项目编号:9850401)的阶段性成果。86民俗研究·2012年第4期在我国国家法律意义上,女性具有

6、和男性完全相同的公民身份和权力地位。但在民间制度中,其身份地位和男性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在血缘亲属体系中,这种不同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国农村汉族社会,以财产的父系继承、家族血缘传承的父系谱系以及居住方式的从父居、从夫居为主要特征的父系亲属制度中,男子在亲属体系中的地位具有先赋性,他一出生就自然决定了其在家族的位置,这一位置是终身不变的,直到他离世之后名字被写到祖先牌位上,从而最终确立其在血缘亲属体系中的位置。女性则不一样,其身份归属及在家族、家庭中的地位呈现出不确定性。女性在自己出生的血缘亲属体系中被看作外人,尤其是其成年后,这种“外人”身份意识会越来越明显,直到结婚离

7、开父家,成为真正的“外人”。绝大多数妇女要通过婚姻来完成从自己出生家族到夫家家族的身份转换,并据此确立在姻亲和血亲交汇的亲属体系中的地位。一、“外人身份”的显示语境女性在血缘家族体系中的外人身份最突出的显示语境是春节期间的系列活动,尤其是在祖先祭典这样的节日家族性活动中,女性作为“外人”的身份常常被极端强化。在中国大部分乡村社区,一年最重要的公共性节日是“过年”①。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传承民众文化观念和精神需求的功能。刘魁立先生指出,传统节日作为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时间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外在的、客观的物理性能,但其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具有某一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