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预防与控制课件

鼠疫预防与控制课件

ID:17405005

大小:1.11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8-31

鼠疫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1页
鼠疫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2页
鼠疫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3页
鼠疫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4页
鼠疫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鼠疫预防与控制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鼠疫的预防与控制八师石河子CDC鼠防科2012年6月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病死率高。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跳蚤是其主要传播媒介。新版试行2011年1月11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鼠疫诊疗方案(试行)》供医疗机构在鼠疫临床诊疗工作中使用。方案根据已有的临床治疗经验和实验研究资料,提出对鼠疫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指导临床救治。鼠疫的预防与控制一、病原学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四、临床诊断依据及诊断标准五、治疗原则六、感染控制七、预防与控制一、病原学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值为6.9-7.1,对高温和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二、流行病学鼠疫是一种典

2、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中鼠疫菌通过媒介蚤在啮齿动物中流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染疫动物或媒介蚤将鼠疫传给人,可造成人类鼠疫流行。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黄鼠、砂土鼠、家鼠)传染源鼠疫染疫动物包括啮齿类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其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传播途

3、径和感染方式鼠疫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1、接触传播:即染疫动物→人的途径;2、空气飞沫传播:即人→人的途径;3、媒介昆虫传播:即染疫动物(人)→蚤→人的途径;解放后,新疆发生的12起人类鼠疫的首发患者,都是因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他染疫动物而感染的。人群易感性人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微量感染即可发病,在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和频次有关。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接受鼠疫菌苗的预防接种后,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流行季节:在我区,人类鼠疫多发生于5-9月。高峰期为6-8月。鼠疫菌侵入机体后在临床上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根据主要累及器官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型。鼠疫菌通过染疫蚤的叮咬或

4、直接经过破损的皮肤进入机体后,沿淋巴管随淋巴液至所属淋巴结停留增殖引起淋巴腺炎,即临床上的腺鼠疫。继之由淋巴结侵入血循环,引起全身感染,成为临床上的继发性鼠疫败血症(败血型鼠疫)。通过血液侵入肺脏则成为继发性肺鼠疫。鼠疫菌通过呼吸道、胃肠道等侵入机体并停留在侵入部位引起病变,而发生原发性肺鼠疫,肠鼠疫和眼鼠疫等。发病机理一、潜伏期:鼠疫的潜伏期很短,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个别患者可达7—9天,潜伏期长短与感染途径、感染菌量、菌株毒力、感染者身体状况、病型以及是否接种过鼠疫菌苗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腺型和皮肤型鼠疫的潜伏期较长,约为2-8天;原发性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潜伏期较短,约为

5、1-3天。二、一般症状:各型鼠疫病人除有各自的独特症状外,均可表现一些共同症状,如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粘膜出血等。临床症状三、各型鼠疫的特殊症状1、腺鼠疫:腺鼠疫是鼠疫临床上多见的病型,除具有鼠疫一般症状外,侵袭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症状。淋巴结呈弥漫性肿胀,边缘不清,硬而剧痛,常与皮下组织粘连而失去移动性。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为多见。由于疼痛剧烈,患侧常呈强迫体位。2、肺鼠疫:又分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原发性肺鼠疫是直接吸入鼠疫菌气溶胶而致,继发性肺鼠疫是由腺鼠疫或败血症鼠疫经血行播散而起的。原发性

6、肺鼠疫是鼠疫临床最重的病型,除具有重症鼠疫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呼吸道感染的特有症状。发病急剧,恶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脉细速,每分钟120-130次,呼吸困难,缺氧,导致口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发绀,甚至全身发绀,固有“黑死病”之称。继发性肺鼠疫,在发病前有原发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症状,继发肺鼠疫时,病情突然恶化加剧,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随之咳出泡沫样血痰。3、败血型鼠疫:败血型鼠疫也是鼠疫临床上最严重的病型之一,由于发病急,病程短,呈现极严重的鼠疫一般症状外,见不到其它型鼠疫特有的症状。该型病人如不及时抢救,1-3天可死亡。此外,还有皮肤型鼠疫、脑膜炎鼠疫、扁桃体鼠疫、眼鼠疫、肠鼠

7、疫和轻型鼠疫等。早期的正确诊断是救治鼠疫病人和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鼠疫的临床诊断必须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做出诊断。1.流行病学史(1)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2)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3)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1)-(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诊断依据2.临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