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福建省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ID:17405791

大小:32.3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31

【历史】福建省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第1页
【历史】福建省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第2页
【历史】福建省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第3页
【历史】福建省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第4页
【历史】福建省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文科历史期末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

2、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4、下表是不同时期浙江地方志及部分目录,下列选项与该地方志所列史实处于同一时期的是()①《临安志》皇宫、太庙、禁军、科举、坊市②《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③《山阴志》选举、学堂、新军、警察④《绍兴志》名人篇:蔡元培、鲁迅、秋瑾、竺可桢①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②“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撰写《窦娥冤》③张謇提倡实业

3、立宪、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④黄宗羲倡用“天下之法”取代“一人之法”9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北宋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皆自投牒求试,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无所不为,积日既久,不胜其弊!”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6、据江苏某府的地方志记载称,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

4、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B、理学对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7、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D、李贽的《焚书》8、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

5、、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9、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10、“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11、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

6、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以下对联与相关人物对应正确的是()9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12、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A、社会性质的更替B、政体频繁的更替C、社会思潮的演进D、社会风俗的嬗变13、有一位民国时期的诗人(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

7、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C、辛亥革命对新青年的影响深远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14、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上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15、辛亥革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