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监测与诊断

登革热监测与诊断

ID:17409694

大小:146.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8-31

登革热监测与诊断_第1页
登革热监测与诊断_第2页
登革热监测与诊断_第3页
登革热监测与诊断_第4页
登革热监测与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登革热监测与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革热监测与诊断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罗雷2009年登革热监测广州市近三年来登革热疫情总体上仍呈现出多点散发,低强度的的流行态势2009年监测数据表明广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8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5例,累计发病率0.08/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涉及5个区9个行政街(镇)输入疫情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5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83.33%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11例,临床诊断病例4例输入性病例月份分布特征为8月份报告3例,3月份,6月份,7月份,9月份和12月份各报告2例,10月份和11月

2、份各报告1例,广州市2009年输入登革热病例一览表 (按发病时间排序)本地疫情18例中仅有8例纳入广州市本地疫情统计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3例,实验室诊断病例5例,年发病率为0.08/10万。8月份5例,9月份2例,10月份1例越秀区3例,海珠区2例,荔湾区、天河区和从化市各1例男性和女性各4例年龄分布21~30岁组4例,31~40岁组、41~50岁组1例、51~60岁组1例和61~70岁组各1例。突发及聚集性疫情2009年共报告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起,无登革热暴发疫情报告。全年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3例,与

3、2008年报告3例本地感染病例数相当。发生1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即1家庭有3人同时感染登革病毒而发病,且3例病例全部来自1起家庭聚集性疫情。该起聚集性疫情发生于越秀区矿泉街,经流行病学调查,3例病例发病时间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疫点经严格的现场疫情调查和蚊媒控制后,无二代病例或继发病例发生实验室监测2009年共检测980人份,其中阳性31人份,阳性率3.16%与2008年3.13%(25/797)相当共分离鉴定急性期患者血清18份,检出阳性13份,其中登革Ⅰ型病毒4份,登革Ⅱ型病毒1份,登革Ⅲ型病毒8份。另

4、外,在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实验室回顾性检测中发现,家庭聚集性疫情出现前有1例输入性病例登革病毒分离阳性,且也为登革Ⅲ型病毒感染,且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提示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关联。蚊媒监测2009年蚊媒监测显示布雷图指数BI指数波动幅度不大,全年均在5左右波动诱蚊(卵)器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提示全市全年的蚊媒密度处于中等水平全市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风险广州市2009年BI指数和诱蚊(卵)器指数监测分析与讨论--流行强度和态势2009年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广州市在面临较大的输入疫情压力下全年

5、共报告18例登革热病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5例,除发生一起一家三口同时本地感染登革热的聚集性疫情外,再无暴发疫情的报告提示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处于散发,低强度流行的状态所有报告病例通过监测信息系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分析与讨论--疫情流行特征输入性疫情的报告和发现较往年显著增加,月份和地区分布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广州市登革热监测系统敏感性提高外,也表明输入性疫情对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的流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输入性疫情引发本地疫情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这在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回顾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

6、病学调查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本次输入性疫情与本地疫情之间的这种流行病学关联在广州市还是首次获得,因此,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是由输入性疫情引发的本地疫情的趋势未改变分析与讨论--病原学特征分离到的13份登革病毒株与往年监测结果有所不同,除4份Ⅰ型和1份Ⅱ型登革病毒株外,其余均为登革Ⅲ型病毒株本地感染疫情实验室也确认为登革Ⅲ型病毒感染,这与近年均流行Ⅰ型登革病毒感染不一致登革病毒流行型别的改变对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的防控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分析与讨论--疫情形势2009年已是继2006年登革热暴发流行的第三个低水平流行

7、年份按3~5年广州市可能会出现一次暴发流行的规律推测,广州市近两年才出现暴发流行的可能性较大诱卵器蚊媒密度监测表明,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在登革热流行的高峰季节仍处于较高水平2010年11月份广州市将举办第16届亚运会,届时将面临较往年更大的输入疫情的压力因此广州市市近两年登革热疫情形势不容盲目乐观,仍存在发生较大规模暴发疫情的可能性,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分析与讨论--存在问题蚊媒密度监测提示传统的布雷图指数(BI)结果全年波动幅度不大,且每月的监测数据均在蚊媒密度控制水平要求的5左右这与近年采用的诱蚊诱卵

8、器指数监测结果存在明显的不一致譬如,7月份诱蚊诱卵器指数监测达到全年最高的17.62,而同期BI指数监测结果仅为3.94,显然BI指数未能客观体现环境中的真实蚊媒密度水平这种差异不在于BI指数本身存在缺陷,而在于BI指数受实际调查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代替WS216-2001发布日期:2008.02.28实施日期:2008.09.01新旧标准比较新标准删去预防原则及附录里的治疗,监测及预防控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