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10

【历史】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10

ID:17409778

大小:9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31

【历史】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10_第1页
【历史】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10_第2页
【历史】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10_第3页
【历史】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10_第4页
【历史】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10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刀耕火种C、耒耕D、自给自足2、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于A、西周B、战国C、秦汉D、隋唐3、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最终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他们赖以征服世界,并使世界形成紧密联系的主要工具是A、廉价商品B、坚船利炮C、人文思想D、宗教精神4、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有(1)煤炭的广泛运用(2)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3)炼钢技术的突破(4)石油的广泛运用(5)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6)炼铁技术的进步A、(1)(2)(3)B、(2)(3)(4)C、(4)(5)(6)D、(1)(3)(6)5、我国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率先开始于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三角洲D、东南沿海地区6、鸦片战争后,致使中国家庭棉纺织来的“纺”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A、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织品B、洋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C、大量洋布的输入取代了土

3、布D、不平等条约的签订7、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A、宋朝B、唐朝C、元朝D、明中叶以后8、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是A、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20世纪初君主专制政体结束,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C、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D、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9、洋务运动没有真正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侵略势力的强大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10、洋

4、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表现在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B、创办近代民用企业C、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1、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根源在于A、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商路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C、西欧人渴望到东方去“寻金”D、葡、西两国封建政府支持探险活动12、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7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薄弱13、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是(1)给殖民地人民带

5、来了空难(2)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3)使亚洲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发展A、(1)(2)(3)(4)B、(1)(3)(4)C、(1)(2)(3)D、(1)(2)(4)14、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3)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A、(1)(2)(3)(4)B、(1)(2)(3)C、(2)(3)(4)D、(1)(2)(4)15、促使工业

6、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A、殖民扩张B、资产阶级革命C、世界市场的扩大D、工业革命16、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富国强兵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7、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C、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D、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18、我国“一五”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发展生产力与

7、变革生产关系并举C、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9、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1956年~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2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放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提出的符合客

8、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1)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中共八大二次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4)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A、(1)(2)B、(2)(3)7C、(1)(4)D、(3)(4)24、农村的经济体制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变化没有体现在A、土地所有制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