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儿科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ID:17410745

大小:1.58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8-08-31

儿科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_第1页
儿科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_第2页
儿科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_第3页
儿科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_第4页
儿科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NICU、新生儿科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国内的文献报道中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率为4.5%-11.4%。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医院感染的暴发事件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暴发占了整个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60%。中国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55人发病,23名死亡;——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近期某市新生儿严重医院感染事件08年9月某市发生新生儿严重NI事件,9名新生儿发病,其中8名死亡。事件后果严重,

2、影响恶劣。处理:撤销该院院长和主管副院长职务,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职务,医务部、护理部、质控办、感染办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职务。全国通报。某县新生儿严重医院感染事件2009年3月,某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5例死亡。该事件后果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处理:免去该县卫生局局长、党委书记职务;撤销该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和副院长职务;免去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和护士长职务。全国通报。……并不遥远,就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要有意识!暴露出的薄弱环节1、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缺位2、NI防控工作薄弱,缺乏专业人才3、防控NI意识不强,知识欠缺

3、4、防控NI基本措施的执行力差5、NI监控流程不畅,做不到4早6、建筑布局不合理,控制NI的基本设施欠缺,投入不够。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感染来源广易感因素多病情变化快易聚集或流行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的概念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即医院内感染。在母亲分娩时获得的感染(母亲处获得性感染)或进入婴儿室后获得的感染(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概念新生儿经胎盘而获得的感染,不是院内感染单纯庖疹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普通婴儿:4.8-22/1000活产新生儿

4、。NICU:明显增高达8-40%;疑似病例则更高。发生率病死率:G一和真菌败血症~25%;G+败血症9%。慢性肺部疾病(~100%)PVL(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6%)严重晶状体后纤维增生性眼病(22%)神经系统后遗症(60%)和同期住院新生儿比较,平均住院时间约延长30-40%。和同期住院新生儿比较,平均住院费用约增加20-35%院内感染的危害反复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腹胀对呼吸支持的要求增加反应差、嗜睡、肌张力低下体温不稳定,皮肤发花高血糖、无法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白细胞计数、分类异常;CRP增高院内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2007年-2009年某儿童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5、率2006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新生儿监护(NICU)2204人次新生儿10653人次病原学的变迁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有较大的变异,以下病原明显增加鼠伤寒沙门氏菌条件致病菌如阴沟肠杆菌,铜绿色假单胞菌真菌病毒柯萨奇病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合胞病毒等引起新生儿爆发流行值得重视。2003年1月一2005年12月68例医院感染患儿中57例进行了细菌培养检查,阳性结果49例,其中:培养结果分析:G+菌28例(57.1%),G一菌16例(32.7%),白色念珠菌5例(10.2%),G+球菌感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一菌以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的比例较高。金黄

6、色葡萄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25例,大肠埃希氏杆菌11例,产气大肠杆菌3例,克雷伯氏菌2例,白色念珠菌5例。江逊等,新生儿医院内感染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小儿科病原学研究病原学研究2010年x院监测826例住院新生儿,感染50例,感染率6.04%.22例做培养,11例培养阳性,检出11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2株。溶血葡萄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1易感因素体重因素早产儿、低体重儿体重反映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生长发育情况极低体重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病死率较高。体重<2Kg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

7、危险性是体重≥4kg者的2.5倍。易感因素侵入性操作因素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吸痰、胃管等侵入性操作,使呼吸道和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在插管过程可把鼻腔、喉部的细菌带到气管继而发生肺部感染或血源性感染,插胃管可存在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胃内细菌可沿胃管壁逆行上移至咽,再进入下呼吸道。PICC(外周静脉中心置管)在早产儿病人中的普遍应用,增加了导管败血症的感染率。易感因素抗生素与激素的应用因素抗菌药物及激素的滥用、不合理使用,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抗菌药物及激素的滥用、不合理使用易导致菌群失调,各种条件致病菌(包括真菌)得以生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