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泻热法在临床中的应用.doc

通腑泻热法在临床中的应用.doc

ID:17415893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通腑泻热法在临床中的应用.doc_第1页
通腑泻热法在临床中的应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通腑泻热法在临床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腑泻热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关键词】通腑泻热法内科疾病临床应用  中医理论认为:“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法就是本着这一中医基本理论而确立的一种治疗方法,从古至今,这种治疗方法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对很多内科杂症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本方法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分述如下:  1通腑泻热法在便秘中的应用    是通腑泻热法最基本的应用,为汉·张仲景首创,代表方剂为承气汤类;病理基础为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体外。    在临床上,此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单纯的便秘患者,同时,也可用于急腹症的治疗,如急性肠梗阻、急性

2、胰腺炎的治疗,其中医理论基础为腑实热结,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法可消除炎性介质及内毒素。  急腹症的基本病理机制多为腑实热结,多有痞、满、燥、实的症状,同时临床上还伴有高热,甚至神昏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上首先要通腑泻热,腑气一通则诸症自去,体温下降,神志转清。王林等[1]应用加味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88例,结果表明大承气汤能直接作用于肠壁平滑肌细胞,使肠蠕动增强,对肠道有推进作用,增加肠道容积,增加肠壁血容量,促进血液循环。  2通腑泻热法在急性热病中的应用    在临床中,有很多发热性疾病,只要辨证准确,就可以应用通腑泻热

3、法进行治疗。如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辨证为实热的,就可以大胆的应用通腑泻热法进行治疗。    急性感染类疾病究其根本发病原因,与内毒素理论密切相关,而内毒素血症与卫气营血证候相似。而清除体内内毒素可阻断和逆转病情的发展。李顺保[2]在“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中指出: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大黄能降低血浆急性期蛋白、环核苷酸、环磷鸟苷的含量,抑制内毒素发热;中和血浆中的内毒素;防止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和降低内毒素所致肠粘膜的屏障功能障碍。以上表明,通腑泻热法在带走肠道积滞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内毒素在体内的吸收,很好的降低体温,控制感染

4、。  3通腑泻热法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基础为痰,痰湿壅滞,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而生风,流窜经络而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同时,痰热熏灼肠道,大肠燥热,传化失司,腑气不通而必见腹胀,便秘,在治疗上,必先通腑泻热,腑气一通,则诸症除。而且,病情越重,腑实证越明显,常常伴有神志障碍2,但当腑气一通,则神志转清,病情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则病情日益加重。原金隆[3]认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由于肠道积存大便过多过久,使内毒素吸收入血,同时由于便秘使腹压升高,加重大脑血液循环障碍,使病情加重,因此

5、采取通腑泻热法治疗,往往使疾病的治疗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通腑泻热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在应用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一定要辨证准确,明确诊断为实热证,而且必须为正胜邪实,方可下之;(2)用药的时机一定要掌握准确,只要是实热证,即可下之;(3)要中病即止,防止攻乏太过;(4)必要时,下后可适当扶正。    只要在临床上辨证准确,并适当注意以上所述之注意事项,即可正确应用通腑泻热法,使之很好的应用于临床,对疾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作用。【参考文献】  [1]王林,胡天阁,王海鹏.加味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88

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1997,6(2):65.  [2]李顺保.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杂志,1996,37(1):53.  [3]原金隆.通腑醒脑法抢救中风神昏机制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8,5(2):9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