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铅中毒中医证型的现代文献研究.doc

儿童铅中毒中医证型的现代文献研究.doc

ID:17417368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儿童铅中毒中医证型的现代文献研究.doc_第1页
儿童铅中毒中医证型的现代文献研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儿童铅中毒中医证型的现代文献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铅中毒中医证型的现代文献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铅中毒的现代文献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18年有关铅中毒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或治疗的文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的频数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出铅中毒的中医证型为11组,各证型的构成比按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脾不和455例(19.6%),脾胃虚弱444例(19.1%),湿热内蕴402例(17.3%),肝肾阴虚230例(9.9%),无症状型179例(7.7%),气血两虚160例(6.9%),肾阳虚119例(5.1%),心脾两虚115例(5.0%),痰火扰心111例(4.8

2、%),大肠热结91例(3.9%),肺脾气虚18例(0.8%)。结论现代文献中铅中毒中医证型以肝脾不和型、脾胃虚弱型最常见,湿热内蕴型、肝肾阴虚型、无症状型次之。【关键词】铅中毒/诊断;中医证候;分布频数;儿童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期刊数据库(CBM)。检索年限:198001/200812。  1.2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研究对象设定为与铅中毒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治疗有关的文献。一稿多投及针对同一治法进行研究的文献则将最近发表的1

3、篇纳入研究。同一研究单位资料来源相同,经分析后进行整合,删除重复内容。  1.3中医证名规范描述参考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2)《中医诊断学》第6版教材的证型名称及证型部分[2]。  1.4文献资料整理经过检索及仔细筛选,共选出符合标准并且作者不同的相关文献11篇。通过对每篇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共出现证名15个。  证型规范:按照《中医诊断学》[2]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对其进行规范性描述,并适当的归纳,共总结出11类证型。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

4、.0统计软件的频数分析方法,统计文献中各证型出现的频数、频率。  2结果  现代文献中铅中毒各中医证型分布见表1。表1现代文献中铅中毒各中医证型分布表1结果表明,2324例铅中毒中医证型以肝脾不和型、脾胃虚弱型最常见,湿热内蕴型、肝肾阴虚型、无症状型次之。  3讨论2  铅中毒中医学中并无此病名,目前各医家多从自身体会及经验立论,无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在文献整理中,笔者发现各医家的辨证分型很少有完全一致的,其辨证的标准也多自拟,具体证名比较混乱,因此,采用规范的证名明确铅中毒的中医证型对于建立统一的辨证标准十分必要。近年来,

5、虽然有关铅中毒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涉及中医内容特别是有关中医辨证分型的却很少。  通过对2324例铅中毒中医证型的研究,可以看出临床报道铅中毒证型中以肝脾不和型、脾胃虚弱型最常见,湿热内蕴型、肝肾阴虚型、无症状型次之。经χ2检验,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该5组证型是铅中毒的临床常见证型。《本草纲目》中载“铅性带阳毒,不可多服”。中医学认为铅为阴寒之邪,性濡滑沉坠,内通于肾,阻滞气机,导致脏腑功能失常,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各医家结合自己经验,总结出上述中医证型,但由于相关报道较少,入选文献过少

6、,另外,个别文献漏选也有可能。建议以后应加强临床研究,尽量扩大筛选范围,尽可能减少文献漏选并及时查阅最新资料以做进一步的文献分析,以求得到客观的铅中毒辨证分型资料。【参考文献】 [1]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  [2]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412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