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doc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doc

ID:17420468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关键词】水针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是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内科疾病,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已受到国内外呼吸病专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规范治疗哮喘主要是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但因价格昂贵和认识不足等原因使多数患者难以坚持,控制不理想,病情越来越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我院根据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采取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150例,并与针刺治疗79例、

2、药物吸入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及纳入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1](GINA)中的诊断标准。治疗前轻、中度持续以上者加茶碱缓释片100mg,日2次口服,全身使用激素者1周内减量停用;重度持续者先给全身用药,症状控制到中度持续以下后方可纳入观察病例。  西医诊断:糖尿病(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甘舒霖30R(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笔芯),16单位早餐前30min皮下注射;14单位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

3、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同时给予益气养血通脉活络方:生黄芪30g,太子参20g,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0g,红花6g,鸡血藤10g,桃仁10g,川牛膝10g,桂枝10g,水蛭3g。温开水冲服,早晚分服。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7.0~7.8mmol/L,餐后2h血糖8.9~9.0mmol/L,乏力消失,体质量稍增加,四肢麻木、发凉、疼痛感缓解,继续治疗2周,上述症状消失。痊愈出院。随访2年未复发。  1.2一般资料全部329例均

4、为2005-01—2006-12我院哮喘专科患者,门诊249例,住院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0例,男94例,女56例;平均年龄(42.1±12.3)岁。药物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9.8±13.5)岁。针刺组79例,男45例,女34例;平均年龄(40.7±11.8)岁。3组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见表1。3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表13组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略)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抽取肘静脉血43m

5、L,快速注射于双侧曲池、肺俞、定喘、足三里穴,每次2个穴位,每穴1mL,轻度持续以上者加泼尼松龙25mg一并注射(连续使用3~5次),每日1次,3日后改隔日1次,10日后改1周1次,交替穴位进行注射,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6个月  1.3.2针刺组采用1~2寸毫针针刺双侧肺俞、定喘、鱼际、足三里、太渊、太溪,每日1次,20日为1个疗程,间隔10日进行下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6个月。急性发作时用梅花针叩刺手太阴肺经及胸锁乳突肌。  1.3.3药物组布地耐得400~800μg或氟替卡松250~5

6、00μg,分2次吸入,3个月评估;沙丁胺醇1~2掀,日2次,症状消失后停沙丁胺醇。观察6个月。  1.4观察指标除症状外,患者每日早、中、晚3次测最大峰流速(PEF)。  1.5疗效标准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1]制定。完全缓解:连续6个月无症状,PEF占个人预计值的80%以上;明显好转:每周症状<1次,PEF占个人预计值的60%~80%;好转:每周有症状,PEF占个人预计值的60%以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入选后不能停用全身激素者。  1.6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l

7、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3组疗效比较(略)  与药物组比较,△P>0.05;与针刺组比较,P<0.01  由表2可见,治疗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3  支气管哮喘在我国发病率为2%~4%,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2]。自《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1]开展以来,哮喘控制取得很大成绩,副作用也明显降低,

8、但基层劳动人民和广大农村患者因经济等原因难以普及,人们仍以不规范全身使用激素、抗生素控制哮喘为主,造成很多严重副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发病的基础,因气道高反应的存在,在接触过敏源、感染、气候变化等诱因时引起哮喘发作[3]。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也能使哮喘得到很好控制,但不能改善全身免疫异常状态,停药后易复发,且由于对激素的惧怕心理和经济原因使其难以普及。基于此,我们认为防治哮喘的关键不是阻挡过敏源进入体内,而是通过纠正过敏体质、调节自身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方法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