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途径调查分析.doc

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途径调查分析.doc

ID:17427161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途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途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途径调查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途径调查分析【摘要】抑郁症是一组常见的精神疾病,但由于非精神科医生对本病的识别率非常低,病人及家属对本病的认识不足,甚至拒绝面对本病,加之社会对精神疾病尚存一定歧视,所以造成抑郁症患者首诊直接到精神科医院的比例非常低。为使抑郁症患者都能得到正规、及时、合理的治疗,特对抑郁症患者首诊途径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关键词】抑郁症;首次就诊;就诊途径抑郁症是一组常见的精神疾病,以持续而明显的心境低落,思维缓慢,意志活动减退为主,常反复发作,据调查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全国约有2600万患

2、者[1]。本病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为1:2[2]。这些患者中直接到精神科医院就诊者极少,大多数未得到相关治疗。为了解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的途径,我院对240例首次就诊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40例抑郁症患者均为2006年3月~2007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患者,诊断符合CCMD-3抑郁症[3]标准。经抗抑郁剂系统治疗,均获显著疗效,基中男89例,女151例;年龄17~75岁;病程1个月~20年。1.2方法对240例患者首次就诊的医院、科室、就诊次数、疗效及对精神科医院的看法进行

3、询问统计。2结果2.1首次就诊的科室及主要症状首次就诊于综合医院者208例,占86.7%;就诊于精神科医院者32例,占13.3%。主要表现失眠者198例,头晕、头痛者183例,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者216例,食欲不振、腹胀、腹部不适者89例,有消极言行、悲痛厌世者74例。2.2初次就诊时诊断及疗效诊断脑供血不足者67例,胃炎、胃溃疡者52例,神经衰弱者81例,颈椎病者6例,梅尼埃病者2例。经相关治疗,症状有改善者23例,占11%;无明显改善者185例,占89%。3次以上就诊于综合性医院者165例,占79%。2.3首次

4、就诊时的心态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否认精神疾病者135例,占56.3%;知道精神方面有问题但不愿到精神科就诊者87例,占36.3%;对精神科医院有误解者139例,占57.9%;能接受精神科医院治疗者63例,占26.3%。3讨论2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竞争的激烈,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心理压力不断增加,抑郁症的患病率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抑郁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尤其是躯体症状突出而心理症状不明显者,更易被误诊。本调查显示,首次就诊于综合医院者高达86.7%,经各种大型仪器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治

5、疗费用高,疗效差,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直接到精神科医院求治者只占13.3%,且治疗费用低,疗效显著。分析原因有:(1)社会上对精神疾病存在歧视,不理解,使人们认为得精神疾病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所以造成知道精神方面有问题但不愿到精神科就诊者占36.3%;(2)综合性医院的医生缺乏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在抑郁症患者就诊时识别率低;(3)精神病患者过分纠缠医生,要求检查,使医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导致过度检查与治疗;(4)现有医疗体制下,医院及医务工作者的趋利作用。据WHO调查,非精神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为21%,并且只有1

6、4.3%的具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得到抗抑郁药处方[4]。为提高抑郁症的识别率和治疗率,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精神卫生的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消除偏见和歧视;其次,应对社区医生和综合性医院的门诊医生进行精神疾病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识别率,我们宝坻区已将此作为2007年一项重要的精神卫生工作,正积极筹备;还有就是在体制上,避免医院及医务工作者的趋利性,杜绝人为因素造成过度检查与治疗。【参考文献】1李聪慧.中国全科医学,2006,11:919.2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北京

7、: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001,83.4罗和春.抑郁症.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0,6-1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