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医学ppt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医学ppt

ID:17427851

大小:918.0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3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医学ppt_第1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医学ppt_第2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医学ppt_第3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医学ppt_第4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医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医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infectiveendocarditis,IE)心胸外科护士教学目标【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护理及健康宣教。【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检查。病史简介21床杨继奎,25岁,男性,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因“间断发热2月余”入院。2月前因“感冒”出现发热(最高达39℃以上),同时伴有全身疼痛、胸闷等症状,无咳嗽‘咳痰、咯血、恶心、呕吐等不适,在部队卫生所行降温等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其后曾多次出现发热,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月前出现咳嗽、咳痰(黄色浓痰),在当地医院行止咳、化痰

2、等治疗,效果差,入住当地医院并行心脏B超检查示:主动脉瓣明显增厚,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考虑为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心瓣膜炎症。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和微生物经血行播散与全身组织、血管。疾病概述一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先天或后天性的病变处,心腔壁或人造瓣膜周围组织.赘生物血小板、纤维素团块,大量微生物、少量炎症细胞。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程进展迅速中毒症状明显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菌球菌病程数周至数月中毒症状轻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分类健康史●有无心瓣膜

3、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及二尖瓣脱垂症等病史。●近期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扁桃体炎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史。●是否做过拔牙、导尿、泌尿系器械检查、心导管检查及心脏手术。●有无静脉药瘾。发热:见于95%以上患者,为驰张热体温升高的特点:午后和晚上高热,不超过39℃伴随症状:疲乏、头痛、肌肉关节痛症状和体征心脏杂音:见于90%患者,且杂音易变周围体征: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Osler结节、Janeway损害动脉栓塞:约5%-30%,见于任何器官组织感染的非特异体征脾大:30%患者,与病程有关贫血:为轻、中度心脏:心衰(首位死因),心肌脓肿

4、,心包炎,心肌炎细菌性动脉瘤:较少见,约3%-5%转移性感染:急性者常见(金葡菌及念珠菌)神经系统:约30%;脑栓塞,脑膜炎,脑出血,细菌性动脉瘤,脑脓肿,癫痫样发作肾脏:肾动脉栓塞,肾炎,肾脓肿并发症Osler结节:亚急性常见,在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指(趾)甲下线状出血Roth点: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Je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直径1~4mm的出血性红斑,主要见于急性者。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护理评估二心理-社会状况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用药原则为用药要早、剂量要足、疗程要长、选用杀菌剂

5、、静脉用药为主、监测血清杀菌滴度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有严重心内并发症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三体温过高营养失调焦虑潜在并发症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休息与活动急性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亚急性者可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等。发热护理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及时记录体温变化。护理措施四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观察皮肤瘀点、甲床下出血、Osler结节等皮肤黏膜病损及消退情况。观察有无脑、肾、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

6、及肢体动脉栓塞。用药护理长期、大剂量静脉应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保护静脉,可使用静脉留置针。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未经治疗的亚急性病人,应在第1天间隔1h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已用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急性病人应在入院后立即安排采血,在3h内每隔1h采血1次,共取3次血标本后,按医嘱开始治疗。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每次采血10~20ml左右,同时做需氧和厌氧菌培养。健康指导五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诱发因素

7、。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行器械操作前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生活指导 嘱病人平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所。不要挤压痤疮等感染病灶,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病情自我监测指导 教会病人自我监测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就医。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