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堤防加固措施

浅议堤防加固措施

ID:17442234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31

浅议堤防加固措施_第1页
浅议堤防加固措施_第2页
浅议堤防加固措施_第3页
浅议堤防加固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堤防加固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堤防加固措施牛运光   摘要截至1998年底的统计,我国江河湖海堤防总长度25.8万km。由于大部分堤防修筑年代久远,修筑质量不一,堤防存在渗漏、洞穴等隐患。采取防渗加固的主要方法有:钻探(锥探)灌浆加固,铺盖防渗,黏土截水槽,堤身临水侧筑前戗,堤身背水侧筑后戗,堤防淤背,劈裂灌浆;利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防渗加固;利用水泥土、混凝土材料进行防渗加固等。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堤防加固防渗灌浆土工合成材料混凝土   截至1998年底统计,我国江河湖海堤防总长度25.8万km,保护耕地3600万

2、hm2,保护人口4.3亿人。耕地和人口均占全国耕地面积和总人口的1/3。堤防安危,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江河湖海堤防的主要特点是:①多是顺河傍水而筑,争取获得更多的耕地。堤线多是靠近河岸,对堤基没有选择的余地,不像水库大坝那样,经过勘探,了解地质情况,多方案选择。而且堤防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基础处理。②干堤堤防修筑历史悠久,大部分江河堤防都经历了数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由小堤建成干堤,成为现在的堤防。③堤防修筑,开始多由农民自发围垦,逐渐加高培厚而成。也不像修筑水库土坝那样,有精密的设计,严格的

3、控制施工质量。因此,堤防填土混杂,修筑质量差,堤身内存在白蚁、鼠、獾等洞穴以及坟墓、坑道等多种隐患。④堤防受河势水流影响,冲淤变化,有些河段近临堤脚,取土筑堤、抢险堵口或决口冲刷,不仅破坏了堤后的地面覆盖层,形成很多的坑塘、洼地,还有一些过去堵口的柳席、柴草等杂物。⑤江河堤防位于河流中下游,堤防基础多为第四纪冲积层,二元或多元结构,上部或成层为相对不透水层,下部或成层为透水层。当汛期高水位时,堤身必然出现散浸或漏水,堤基将产生较高的承压水头,一旦超过堤后表土层的抵抗能力,就会被顶穿,下部细沙颗粒被承压水流带出,形成翻沙鼓

4、水、泡泉或管涌等险情。   一、防渗加固原则   为防止堤身、堤基渗流破坏,采取防渗加固措施,需要达到的目的是:①增强堤身、堤基的抵抗渗流破坏的能力,如提高堤身密实度、消除堤身、堤基隐患,适当放缓堤坡和填塘(洼地)固基等措施。②改变渗流出口比降和降低浸润线,应遵循“前堵、后排、中间截”的原则。“前堵”即在临水侧采取防渗铺盖、前戗、防渗斜墙和铺设土工膜等。但由于堤防临水侧往往受到河势水流的影响,冲刷范围常会改变,防渗铺盖和前戗的采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中间截”多指在堤身进行黏土灌浆、劈裂灌浆、铺设土工膜、混凝土截渗墙和高压喷

5、射灌浆等;“后排”主要指在堤防背水侧压渗、导渗沟和减压井等。   二、堤防加固措施   堤防加固有多种措施,为便于介绍,作者按使用材料分为三类:   1.利用当地土沙石料进行防渗加固   (1)钻探(锥探)灌浆加固。对堤身进行钻探灌浆,这是较常用的方法。浆液材料一般就地选用黏土或沙壤土,视需要也可掺用少量水泥,搅拌成泥浆。钻孔的布置,视堤身隐患位置而确定,一般按梅花形布置。孔深应穿过隐患的部位。灌浆压力视孔深而定,一般在现场试验确定。黄河、长江使用这一方法较多,也取得较好效果。   (2)铺盖防渗。当堤基相对不透水层埋藏

6、较深,透水层较厚,同时临水侧有稳定滩地的堤基宜采用铺盖防渗。铺盖的长度和厚度通过计算确定。当利用天然弱透水层作为防渗铺盖时,应查天然弱透水层及下卧透水层的分布、厚度、级配、渗透系数和允许的渗透坡降等情况,在天然铺盖不足的部位应采用人工铺盖补强措施,确保铺盖起到设计的作用。   (3)黏土截水槽。当堤基透水层较浅时,在迎水侧堤脚宜采用黏土截水槽或其他垂直防渗措施截渗。截水槽底部应达到相对不透水层或基岩.采用与堤身防渗体相同的土料填筑,其压实密度不应小于堤身的同类土料。截水槽的底宽,应根据回填土料、下卧的相对不透水层的允许渗

7、透坡降及施工条件而定。   (4)堤身临水侧筑前戗。在堤身临水侧填筑土平台,一般称为前戗。要求选择渗透系数小的土料进行填筑,以降低背水侧出逸比降,符合渗流控制“前堵”的原则。同时,也对堤身隐患起到补强作用。前戗的顶面高程应高出设计洪水位1m,一般顶宽为10m,临河坡度采用1:3。   (5)堤身背水侧筑后戗。在堤身背水侧,加大堤身断面,控制浸润线不在堤坡上出逸。要求后戗填筑的土料透水性比原堤身大,以符合渗流控制“后排”的原则。根据黄河多年来防洪实践经验,险工、老口门堤段堤身控制浸润线按1:10,平工堤段按1:8考虑后戗填

8、筑。后戗顶面高程高出浸润线背河堤坡出逸点1.5m,后戗顶宽一般4~6m,边坡为1:5。当出逸点较高时,修筑一级后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多级后戗修筑,以节省土方量。   (6)堤防淤背。利用吸泥船、泥浆泵等机械设备,吸取江河泥沙,由管道水力输送到堤身背水侧沉淤,在黄河上称为淤背。它是防止基础管涌破坏的有效控制渗流措施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